学生“涂鸦课本”得罪语文老师,却惊艳了美术老师:难得的人才

胜男爸妈 2024-04-05 18:21:18

学生在上课时,由于自身注意力易分散,尤其是在长时间的讲课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精神涣散的情况。

科学研究表明,学龄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通常只有十几分钟,而一节课通常为40分钟,这就意味着他们在课堂上很可能会失去专注,从而导致一系列行为。首先,他们可能会尝试假装专心听讲,以避免被老师发现。

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将目光放在课本上,但实际上思维已经飘到了别处。这时,课本上的插图可能成为他们额外联想的起点。这些插图可能会引发学生们各种各样的思绪,让他们暂时逃离课堂的单调,进入自己的幻想世界。

另外,一些富有创造力和手巧的学生可能会利用这段时间来改造课本上的插图。他们可能会用笔在插图周围增加细节,或者改变插图中的元素,使其变得更加有趣或者滑稽。

学生“涂鸦课本”得罪语文老师,却惊艳了美术老师:难得的人才啊

课本涂鸦成为一个显著的问题,尤其是在语文课本上,因为语文课本的插图往往具有更多的故事性和情感表达,相较于物理或数学等课本上的图表或示意图,更容易引发学生们的联想和创造性。

课本上的插图往往由专业的绘画大师绘制,他们的作品不仅表现力强,而且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增强课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然而,一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在课本上涂鸦可能会引起老师的不悦。他们可能会在课本的空白处或插图周围涂涂画画,试图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发挥想象力,但这种行为却往往激怒了语文老师。

因为语文老师们对于自己所教授的科目非常重视,他们会对课本的完整性和美观度保持高度的关注。当他们翻开学生的课本,却发现被涂鸦破坏得面目全非的插图时,内心必然既气愤又想笑。

他们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可能会感到欣慰,但同时也会觉得这种方式不够尊重课本和教学内容。然而,引人发笑的是,美术老师对于学生们的涂鸦却抱着非常欣喜的态度。

对于这些改造过的插图,美术老师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被涂改的画面,更是一种稀有的天赋的发现。他们深深地认识到,很多小学生拥有着令人瞠目结舌的丰富想象力。这些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毫无章法可言,但是却创造出了令专业老师都为之震撼的作品。

美术老师们会惊叹于学生们的创意之丰富,他们会在一张纸上将古代文人和现代科技英雄毫不犹豫地揉合在一起,而丝毫不觉得违和。在这些课本涂鸦中,甚至出现了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大胆改编,令人忍俊不禁。

以杜甫的名作为例,原本是描绘唐军收复河北时的喜悦情景,但在学生的涂鸦中,却演变成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学生们将杜甫的妻子画成手持步枪的形象,仿佛在威胁杜甫,这一幕出乎意料地导致杜甫不是因为喜悦而泪沾巾,而是因为哭泣。

更加引人发笑的是,在杜甫的身后,学生还加上了一个神秘的女性角色,她躲在阴影中,似乎暗示着某种更复杂的情节。

面对学生课本涂鸦这个问题,老师们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引导

但是,不要一味地进行严厉的阻止。尽管老师们无法完全监管到位,学生的涂鸦往往都是在偷偷进行的,有时候甚至在写笔记的间隙也能够进行。然而,我们不应该对小学生的天性进行过度的压抑。

他们天生热爱创造,喜欢发挥想象力,这种创造性和自由发挥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体现。

允许学生们大胆肆意地发挥,不仅有助于挖掘出他们的其他才能和爱好,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自由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这对于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性思维和自信心都是非常有益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课本涂鸦也要有一定的底线。学生们在涂鸦时应当尊重历史人物和教材内容,不应该进行过度的扭曲或不尊重的描绘。此外,过多的涂鸦可能会影响到教材的可读性和教学效果,因此需要适度控制涂鸦的数量和范围,避免过度堆积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进行。

给予学生们一定的创作空间和自由度,但同时也要加强对于规范和底线的教育,引导学生们正确地进行创作。

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来说说吧?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 阅读:585

胜男爸妈

简介:素材源于网络,旨在为大家普及教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