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文艺复兴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宇宙视角 2024-03-21 17:55:06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上的变革,是欧洲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群星争艳、人才济济的光辉时代。文艺复兴时期诞生了一大批的文化和艺术巨匠,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这个时期的艺术冲破了中世纪的神学禁锢,开启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写实主义精神,赋予艺术作品以人文精神,即一反中世纪的以神为中心,强调以人为中心,赞美人,体现人的本性,给人以自然的展现。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最高峰的艺术三杰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

文艺复兴的背景:

文艺复兴的中心最初在意大利,到了16世纪逐渐扩大到欧洲其他的国家。14世纪时意大利率先完成了从封建主义走向资本主义的过渡。14、15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随着工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富裕的匠师和大作坊主成为新兴资产阶级。他们需要取得与自身经济地位相适应的社会地位,需要将本阶级的价值观、思想文化提升为社会主流。为了与顽固、保守的天主教会相抗衡,资产阶级将目光投向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他们认为那是欧洲人都引以为豪的光辉时代,是欧洲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那时的古典、哲学、文学、艺术将可用以同天主教会作斗争。于是,资产阶级积极倡导“复活”“再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掀起了从文化到思想到社会各领域的变革活动,“文艺复兴”即由此得名。

第一杰:达·芬奇

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1452年4月15日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同时还研究自然科学。

达芬奇

达·芬奇艺术和科学、理智和感情、形体和精神熔于一炉,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创作了大量可贵的艺术作品。

他早期的作品主要有《圣孕》《基督受礼》和《持花圣母》。这时期他的素描和透视学已经相当纯熟,也开始注意借助姿态、动作和手势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持花圣母》是一幅不同凡响的佳作,它包含着新颖的构思,被美术史家视为达·芬奇创作道路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中期的主要作品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1495—1498年,达·芬奇为米兰圣玛利亚戴列格拉契修道院食堂创作了举世闻名的《最后的晚餐》壁画。达·芬奇紧紧抓住《最后的晚餐》中最重要的情节,来表现戏剧性的冲突。画家用惊人的艺术力量渲染了这最后一次晚餐上那种森严而又紧张的气氛。这幅画把耶稣和众门徒放在一起深化了主题,并对每个人物都进行了深刻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充分体现了作品的人文精神。

蒙娜丽莎

晚期达·芬奇的主要作品是大约在1506年创作的《丽达和天鹅》油画。达·芬奇画中表现的是丽达和天鹅相会的场面。整个画面生机勃勃,情趣盎然。在优美的大自然怀抱里,有一位身材苗条、健康的少女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她那袒露的身体充满了青春活力。艺术家在画中着力歌颂人体美、歌颂大自然的美,讴歌人生、赞美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渴望和强烈的追求。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艺术家的先进人文主义思想。

第二杰: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1564)文艺复兴时期第二位大艺术家。集雕刻家、画家、诗人、建筑家于一身,拥有像巨人一样顽强性格和充沛精力。他的生平本身就是一部英雄史诗。米开朗基罗生于1475年3月6日靠近于佛罗伦萨的卡普莱斯。从小父亲把他送到佛罗伦萨附近乡间的石匠家寄养,后来米开朗基罗的生父因为丧妻.移居至佛罗伦萨,14岁时的米开朗基罗跟随一位雕刻家学习雕刻,这位雕刻家为佛罗伦萨贵美第奇家族管理美术作品与石雕。在这里,米开朗基罗遍览了古代艺术珍宝,也接触到诗人和学者,由于环境的感染。他研读了但丁和柏拉图的雄伟诗篇,这对他的影响尤其深远。这使得米开朗基罗不但是一位伟大的画家、雕刻家、建筑师,也是一位诗人。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琪罗早期的作品以人物形象为中心,表现人体的美和人物的内在感情。其早期名作《哀悼基督》是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而作。

1501~1504年他创作了被称为市民英雄象征的名作《大卫》。他把《大卫》雕刻成一个舒展自如、充满信心、昂然挺立的裸体青年形象。表现的大卫是即将投入战斗时的情景。大卫左手紧握肩上的投石机弦,右手有力地拿着一块石头。头猛然左转,怒视前方,显示了人物坚定、勇敢、机智与无畏的英雄气概。艺术家把其每一块肌肉都刻画得充满青春活力,大卫全身肌肉结实,似乎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大卫

20年代至30年代米开朗琪罗为美第奇小礼拜堂设计完成的陵墓和雕塑成为他艺术生涯中重要转折点的作品。《晨》《暮》《昼》《夜》一组寓意作品,深刻揭示了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不平静和彷徨,是人文主义理想破灭的形象反映,呈现出现实主义的端倪。(3)经历着精神和信仰危机的米开朗琪罗晚年的华彩乐章是为西斯廷礼拜堂描绘的《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映。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第三杰:拉斐尔

拉斐尔:(1483—1520)文艺复兴时期第三位大艺术家,他的风格是秀美、典雅、和谐、明朗。特别是他塑造的众多圣母像最负盛名,迄今仍为人们称道,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与平凡,被誉为美和善的化身。体现了画家的人文主义立场,作品具有鲜明的世俗性。

拉斐尔

由于高超的艺术造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尔,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最高峰。拉斐尔他从小随父学画,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他学习了十五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走上了独创的道路。从二十二岁到二十五岁创作了大量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他没有达·芬奇那样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基罗的英雄气概。可是他虽然只活了三十七岁,却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画家。

《西斯廷圣母》是1512—1513年创作完成的,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这幅祭坛画,指定装饰在为纪念教皇西克斯特二世而重建的西斯廷教堂内的礼拜堂里的。最初它被放在教堂的神龛上。至1574年,一直保存在西斯廷教堂里故得名。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此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位于中心的圣母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在拉斐尔过去创造的圣母中。总是极力追求完好无缺,更多地具有母亲和情人的精神气质和形象。

西斯廷圣母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菲尔,他们像三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文艺复兴时代的天空。他们的精神一脉相承,艺术表现手法却各有不同。在达·芬奇的身后,米开朗基罗和拉菲尔接踵而至。

对照达·芬奇的冷静与脱离,后面的两位大师显出了迥异的性格特征。米开朗基罗的激越和轻狂,拉菲尔的飘逸谨慎,精于人情,他们在达·芬奇之后独树一帜,既以这位老人为师,又以之为敌。拉菲尔说的一句,“画画的时候,最好什么都不用去想”,让已是暮年的达·芬奇为之惊讶。也正是米开朗基罗、拉菲尔等一大批艺术家不断追求风格及表现内容方式的不同艺术观念上不断发展才使得文艺复兴艺术向着艺术巅峰不断跃进。

0 阅读:72

宇宙视角

简介:我们互相欣赏彼此的差异而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