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内驱力和被动外驱力,学习表现的差距有多大?

飞翔小钰 2024-05-18 05:23:01

主动努力学习的孩子不是鸡娃,是牛娃,真正的学霸学神,学习既是挑战也是乐趣,尤其是理科,往往难度越大,越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也正因如此,真正的学霸从小学到高中就会越学越强,相反单纯的鸡娃,则是越学后劲又不足。

鸡娃的努力不是源于学习兴趣形成的主动自驱力,而是一种被动的外驱力,这种外力需要对抗身体本能的抗性,且随着学习难度增加,外力作用持续锐减,这种学习上的抗性往往越来越大。

源于兴趣学习的牛娃,和靠外力驱动的鸡娃,在低年级阶段并不会显现出明显区别,甚至会出现鸡娃成绩更优异的局面,但两者之间成绩对比,往往随着学习难度和强度变化此消彼长,初二的时候鸡娃已经比较吃力,而高一单纯的外力驱动,则彻底失去学习的动力支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维则是兴趣最好的伙伴,思维能力越强的孩子,越喜欢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产生的乐趣,要远大于抗性,相反如果思维能力不足,就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

很多鸡娃超前和超纲学习,超出其本身的思维能力级别,这种学习方式激发不了思维的乐趣,只能停留于被动的做题技巧训练,看似做题能力提升的背后,是自主思维能力的禁锢。反而不如循序渐进的学生,学习契合其思维能力的难度课程。

小学低年级学习难度不大,强度较低,对于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有拓展需求,可以提升学习兴趣,但对于普通思维能力的孩子,这样的难度和强度是合适的,可以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思维能力,而不是拔苗助长,提升让孩子不能接受的难度,磨灭其学习兴趣。

0 阅读:3

飞翔小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