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挖去膝盖骨的孙膑竟然这么狠?

书匠说史 2023-12-04 16:48:24

千百年以来,孙膑一直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融合了哲学的军事思想,更成为中国古代兵学理论的基石。

而最能彰显孙膑军事才华的作品,毫无疑问是在山东银雀山汉墓中发现的《孙膑兵法》竹简,这一发现曾在全球引起巨大震撼。在其中可辨识文字的竹简中,考古学家惊喜地发现了《擒庞涓》,使人得以窥视“孙膑围魏救赵”的全过程。

尽管《擒庞涓》证实了孙膑的军事智慧,但同时也给孙膑的为人带来了争议,这位名垂千古的军事家由此增添了一抹残酷的形象……

惨遭膑刑、田忌赛马

孙膑诞生于战国中期,其真实名字无法考证,因为生前曾遭受膑刑,后人因而惯称其为孙膑,不过孙膑确有资格自居为孙武的后裔。

孙膑成年时,孙氏家族早已衰落,虽然仍是齐国贵族,但在齐国权谋中无多发言权,孙膑难以谋得一官半职。为求学有望,孙膑师从鬼谷子,开始研习孙武兵法,凭借聪明才智和高超领悟力,孙膑很快赢得了鬼谷子的赏识。与孙膑同行的庞涓深知孙膑的才华超越自己,因此心生嫉妒,一直企图偷袭孙膑。

庞涓学成后,进入实力雄厚的魏国,被魏惠王任命为将军,年轻而成就显赫,庞涓得意洋洋。然而,每当庞涓想到孙膑,内心总是涌上一丝莫名的担忧,庞涓始终担心孙膑成为自己的劲敌,因此欺骗孙膑来到魏国。庞涓假意推荐孙膑给魏惠王,然后借用离间计害孙膑,魏惠王难辨真伪,最终让孙膑无辜受膑刑。

孙膑尚未展现抱负,便终生残疾,庞涓断言孙膑此生只能卧床,无法再有建树,然庞涓低估了孙膑的坚韧。面对庞涓的阴谋,孙膑假装毫无所觉,默默寻找逃亡机会,而齐国使者的到来为孙膑带来一线希望。孙膑巧妙地说服齐国使者,使者将孙膑偷藏在马车中,在夜幕的掩护下,孙膑成功逃离魏国。

回到齐国后,孙膑投靠田忌,成为其谋士。田忌能发现孙膑的才能,正是因为孙膑为田忌策划赛马。孙膑以卓越的数学才能帮助田忌稳操胜券,而在谋划中展示出的博弈天赋,让田忌心生敬畏。赛马事件结束后,田忌不仅获得丰厚奖金,还察觉到孙膑具备潜在的军事天才,这正是众多政治家渴望的人才。确实,孙膑能够将势均力敌的局面转变为完全有利于己方的局势,若将这才智应用于军事,齐国军队将无往而不胜。

在田忌的推荐下,孙膑见到了齐威王,齐威王欣赏孙膑的才干,立即拜孙膑为军师,协助田忌共同指挥齐国军队。如果说“田忌赛马”只是孙膑小试牛刀,那么“围魏救赵”则是孙膑大展身手,此役让孙膑一举成名。

公元前354年,庞涓率领军队猛攻赵国,赵国难以招架,开始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欲任命孙膑为主帅,却被孙膑婉拒。孙膑为何放弃对抗庞涓、报仇雪耻的机会呢?

围魏救赵、诱敌深入

事实上,孙膑并非完全拒绝了齐威王的提拔,而是因为自认为刑余之人,形象已经受损,不适合担任齐国军队的总指挥。

齐威王深思熟虑后,认为孙膑言之有理,于是改派田忌担任齐国军队总指挥,而孙膑则以参谋的身份随军出征,专注于出谋划策。田忌率领齐国军队启程,计划直奔赵国,与赵国军队共同夹击魏国军队。孙膑迅速劝阻田忌,并深有深意地说:“在两个打架的人之间,我们无需亲自走上前去搏斗,而是应该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夹制对方的关键要害,使其无法躲避。”

田忌对孙膑的言辞深信不疑,遂询问孙膑应该如何操作。孙膑解释说:“眼下,魏国的精锐大多都在赵国,国内必定空虚,我们应当直接袭击魏国的都城大梁,迫使魏军撤回。”孙膑的战略高瞻远瞩,如果庞涓率领魏国军队回援,不仅能解救赵国,还能让齐国军队占据有利地形,埋伏魏国军队。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直接领军奔袭魏国都城大梁。果然,庞涓果断指挥魏国军队离开赵国。

趁着魏国军队回援的过程中,孙膑又在桂陵协助田忌选择埋伏地点。当魏国军队经过桂陵时,齐国军队突然发动袭击,导致魏国军队溃败,要不是庞涓幸运逃脱,孙膑的仇恨必定得以报复。“围魏救赵”被誉为千古奇谋,首创并实施这一计谋的正是孙膑,其因此而备受后人尊崇。从孙膑为田忌分析的策略中可见,“围魏救赵”之所以能够成功,并非侥幸,而是孙膑巧妙谋划的一次取得胜利的稳操胜券。

公元前340年,魏国再次与赵国联手对韩国发起进攻。韩国军队难以抵挡双方联军,只得向实力雄厚的齐国寻求援助。齐威王派遣田忌和孙膑领兵出战,继续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庞涓再度率领魏国军队回援大梁。与“围魏救赵”情形不同,这次齐国军队刚进入魏国领土,庞涓已经率领军队回到大梁,田忌只能再次向孙膑请教。孙膑回答:“三晋军队向来以勇猛著称,看不起齐国军队,那我们就假装害怕的样子,引诱魏国军队追击。”

孙膑还建议田忌制造撤退的假象,让齐国军队第一天搭建十万个炉灶,第二天减少到五万,第三天再减到三万。孙膑深知庞涓渴望战斗,一旦看到齐国军队行军炉灶减少,必定会骄傲地继续追击,符合“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的军事原则。庞涓中计后,果断离开步兵大军,只率领轻骑兵追赶齐国军队,而此刻孙膑已在马陵为庞涓挖掘坟墓……

庞涓之死、慈不掌兵

孙膑精确计算着庞涓的行军速度,提前让齐国军队埋伏在道路两侧,其中包括一万多名弓弩手,旨在射杀庞涓。埋伏就位后,孙膑让士兵刮出前方大树的树干,并在上面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用以打击庞涓的心理防线。孙膑叮嘱弓弩手,只要庞涓点燃火把,即刻放箭。庞涓赶到树下,隐约看到树干上的字,点燃火把查看。未等庞涓看清全部字,齐国弓弩手齐发万箭,庞涓意识到自己已中计,遂拔剑说:“那我就让这个小子成名吧。”随着庞涓自刎,齐国军队展开反击,紧随在后的魏国步兵开始溃逃,齐国军队乘胜追击,最终俘虏了魏国太子申。

马陵之战的胜利不仅报了孙膑的大仇,更使孙膑声名鹊起,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们争相学习并传承孙膑的兵法。逐渐地,孙膑的军事思想和战略被后人整理成《孙膑兵法》,这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军事著作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

进入汉代后,《孙膑兵法》广泛传播,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孙膑兵法》最终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失传。从隋代开始,《孙膑兵法》便在史书文献中销声匿迹,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再无关于《孙膑兵法》的记载。

直到1972年,在山东银翠山汉墓中,考古人员偶然发现了刻有《孙膑兵法》的竹简,才使得人们得以一窥《孙膑兵法》的魅力。尽管竹简上的大部分内容难以辨认,但经过整理,幸存的文字还原了十五篇原著,其中包括著名的《擒庞涓》。《擒庞涓》详尽地记述了孙膑围魏救赵的全过程,人们也在孙膑的具体布局中发现了他相对残酷的一面。

在齐国军队奔袭魏国都城大梁之前,孙膑特意让齐国先锋军队先攻击平陵,以迷惑庞涓,使其相信齐国军队即将攻击大梁。为了达到迷惑庞涓的目的,孙膑刻意派遣并不善战的齐城和高唐领导两万先锋部队,以身犯险地进攻易守难攻的平陵。

由于前往平陵的途中需经过复杂的大道,齐城和高唐甚至在抵达平陵之前就被魏国守军击溃,两万先锋部队几近全军覆没。直至齐城和高唐溃败而归,孙膑方允许齐国主力部队发起大梁之战,正因为先锋部队的惨败,庞涓才确信齐国军队即将攻打大梁。尽管孙膑采取的激怒庞涓的手法极具效果,却以巨大代价付出,齐国的两万先锋军队在这个过程中无辜丧命。

孙膑围魏救赵虽然堪称经典,但其中充满了战争的残酷,孙膑以两万士兵的性命作为诱敌的代价,残酷程度不逊于庞涓施行的膑刑。当然,作为一位军队指挥官,如果不能带领军队取得胜利,可能会导致更多士兵的牺牲,正如所言:“慈不掌兵”。

总体而言,齐国两万先锋军队的牺牲,无疑有效地确保了孙膑在战场上的主动权,这也是“围魏救赵”成功的关键之一。

2 阅读:638
评论列表
  • 2023-12-04 20:36

    残废一般心理变态

    一二三四五六七 回复: 王兵
    留下兵法的人多了,都是残废吗?
    王兵 回复:
    但人家留下了兵法,庞涓留下了啥

书匠说史

简介:穿越历史长河,挖掘过去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