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人》读书笔记〔甲〕

张虎跃 2024-04-04 11:22:48

要写这部反映鞋业营销人到制鞋人,姑且称其为“跑鞋人”故事的长篇小说,定名为《跑鞋人》。——鲁斌《跑鞋人》【张虎跃】:原来这里的跑鞋人,不是指制造和销售跑步穿的鞋的人,而是为了制造和销售鞋而整天劳碌的人。跑的意思是:为某种事务而奔走。比如:跑码头,跑材料,跑买卖等等。这里的跑就是作动词用的这个跑,而不是某种跑步鞋。

在民间有个“喜鹊鸣叫,吉凶预兆”的传说,“喜鹊”的名字也许就是由此而来。在红楼梦中,宝玉和宝钗成婚之前,就有喜鹊报喜之说,只可惜,到后来却变成了悲剧。有的书上说,喜鹊叫吉,也叫报喜。很多地方,民间都将喜鹊作为吉祥的象征,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及“画鹊兆喜”的风俗就是对喜鹊的一种褒奖。在我国,自古就有崇拜吉祥物的习俗,并且衍生出了吉祥文化。喜鹊作为一种吉祥文化更是渊源悠久。——鲁斌《跑鞋人》【张虎跃】:『喜鹊鸣叫,吉凶预兆。』是不错的,但是需注意,它可没说『喜鹊鸣叫,吉祥预兆。』也就是说,喜鹊鸣叫,预示要发生些事情,但这件事情是凶还是吉,这个是不确定的。要知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人说乌鸦鸣叫是大凶之兆,那么你既然知道有祸事要来,就该早作预防,这样不就可以化险为夷了吗?如果这样来看的话,乌鸦就是祥和的使者,是来帮助你的。有人说喜鹊鸣叫是喜兆,但有道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计算,过后一场空。』乐极生悲不是很正常吗?所以喜鹊和乌鸦鸣叫,首先就该反躬自省,修身养德,以防微杜渐,亡羊补牢。也就是反省自己做的不周到的地方,做的不好的地方,把它弥补过来修正过来,这样才能逢凶化吉,或者不断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后来村里人发现,喜鹊若在子、丑、寅、卯四个时辰欢叫,村里必有喜事发生。今儿一大早,这喜鹊“喳喳、喳”的叫个不停,笃定是村里有喜事了。——鲁斌《跑鞋人》【张虎跃】:这喜鹊也是够八卦的,居然操心起人类的祸福来了,也只有吃饱了没事干的东西,才有这份闲心。看看,喜鹊搭个窝,只需要负责建造,并不需要因建在孔家的树上,而付地租给孔家。而我们人类,房子的最大成本,恰恰就是这个地皮,为了修建房子所需的一个场所,一大家子需要背负起大半辈子的房贷,搞的大家只晓得一天到晚赚钱,从来没有精力去好好看看这个世界,自已的吉凶还要喜鹊来操心。

吴大银对她的关注,开始是因为她大胆的提问举动,后来却是被她楚楚动人的形体所吸引了,尤其是当走到她身边时,常常嗅到她身上散发出一股令人痴醉的幽香,即使陈英姿不主动提问,吴大银也会经常有意无意地走到她桌前,手把手地教她,而每每他来到她桌前辅导她时,她都会故意多粘他一会儿,而他也会借此多在她身边逗留一会儿,嗅闻那股沁人心脾的幽香。——鲁斌《跑鞋人》【张虎跃】:『新中国成立前的老中学生』,在那个时候,什么样的人能上中学呢?家庭经济条件不是一般的好啊。有人会觉得『高大威猛的堂堂仪表』是基因决定的,那么基因由什么决定的?由先辈的经济条件决定的。首先,饮食中的营养充足,才能为发育奠定物质基础,才能长得高大威猛堂堂仪表。其次,经济条件好,才能娶更好的女人来生养孩子,而且怀孕和哺乳期间孕妇的饮食状况,也决定了胎儿的营养供给和发育。而且『说话的斯文入理』,依然由经济条件决定的,因为只有上过学的文化人,才能做到『说话的斯文入理』,而在那个时候,会让子女上中学的,非富即贵。而这个『高大威猛的堂堂仪表』『说话的斯文入理』的吴大银,又吸引到了『亭亭玉立既鲜嫩又水灵』『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的陈英姿,这样的组合,又为他俩的下一代打好了基因的基础,他俩的子女自然也会象吴大银一样,拥有择偶优先权啊。再者,没文化的乡下大老粗,跟读过书的文化人争女朋友,明显没有什么优势啊。泡妞也是门技术活,无事献殷勤这种活,读过书的人自然更擅长。因为书中自有西门庆,书中自有裴如海,几乎每本小说中,都有教人偷香窃玉的,比如本书本段话,就是怎么教人无事献殷勤的。

吴大银借辅导名义,走到陈英姿面前,呢喃说了两句什么话,突然,他塞给她一张信札,并低声告诉她说:“课后再看!”可陈英姿一贯的泼辣性情,接过信札突然冒出一句“吴老师,这是什么呀,神神道道的?”迫不及待地打开信札要看个究竟……——鲁斌《跑鞋人》【张虎跃】:这就是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区别,那个有文化的都已经在行动了,而这个没文化的居然连『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都不知道。当西门庆捏潘金莲的脚时,潘金莲是不会一脸懵逼地问西门庆:『西门哥哥,你捏我脚作啥子呦?』而是『那妇人便笑将起来,说道:「官人休要啰唣。你有心,奴亦有意。你真个要勾搭我?」西门庆便跪下道:「只是娘子作成小生。」那妇人便把西门庆搂将起来。』看看,倒底是个机变伶俐,会描鸾刺绣,品竹弹丝,还有一手好琵琶的文艺女青年。对于很多人来说,万水千山的障碍,在潘文艺面前那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便即打完收功,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真是:双手插兜,不知什么叫对手。如果陈英姿也来一句:『你这是要泡我?』一言把窗户纸捅破,那么吴大银连退路都没有,只能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你家方便吗?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我去你家指导你。』陈英姿:『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有一个问题困绕我好久了,正要请教。』吴大银:『不敢,那咱们一起研磨研磨探索探索。』

你婀娜多姿的形体,和落落大方的性格,以及虚心好学的精神,吸引了我,而且也打动了我。我真心喜欢你!经我仔细观察,你好像还没有找托付终身的男人,不知我是否有这个资格让你托付终身?——鲁斌《跑鞋人》【张虎跃】: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写得当然不咋地。但是在文化程度普遍低的当时,几个书面词藻还是能唬得住人的。尤其是文化不高,却自视甚高的文艺青年,更是吃这一套。就像现在很多浅薄网民,就很吃古风那一套,其实那些牛头不对马嘴的语句,用人工智能合成一下就成,大多数人一看那几个古风词藻,就哇噻哇噻了,根本不管这样组合通不通,这样乱凑一起合不合语法,更别说去关注整篇表达的什么东西了,但是公众就是吃这一套。宋玉对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可见,越是品质低而通俗的,越是有群众基础,所谓什么人玩什么鸟。青楼女子粗通文墨,便以佳人自许,非才子不嫁。当然那年头粗通文墨,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我说的是,几个艳丽的词藻,就是路易威登的商标,极大地满足了文艺青年们的虚荣心。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不是有句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吗,那首诗这样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如果你也喜欢我,就让我们像诗里写的那样,抛开一切,大胆的相爱吧!——鲁斌《跑鞋人》【张虎跃】:裴多菲:『我说的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如果你觉得应该是「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爱情故,一切皆可抛。」呢,就别提我行不行?你们谈恋爱呢,是你们俩的事,干嘛要把我扯进来?还要在女朋友面前乱怼我,我招谁惹谁了?』也许,作者这么写,可能是想显示主人公的情乱意迷,没注意到前后句之间的逻辑错误,就象贾冰在《贾总的演讲》里那样,演讲的时候紧张得结结巴巴口不择言,自然很难在组织语言的时候,注意到语句的前后连贯性。

“大娘,您在这儿呢!您家静尚刚刚从县医院里打来电话,说是您那媳妇生了,而且生了个‘带把’的。他让我马上来告诉您一声,怕您着急!”英姿老婆婆正在和女儿一起看太阳升起的景象,村主任孔长兴突然从村部赶了过来,给她报了个喜。——鲁斌《跑鞋人》【张虎跃】:前面说『英姿老婆婆拍拍女儿的手背说:「闺女啊,看到了么,你弟弟家里怕是有喜事了啊!去,拿个凳子来,你陪娘在这院子里坐会儿,咱瞅瞅这喜鹊叫到啥时候啊?」』生孩子这事,要说确定在哪一天,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但年纪大的妇女,尤其是以前的妇女,生孩子都会生好多个,五六个甚至七八个都很平常,她们自然在这方面见多识广阅历丰富,这些人凭经验预感的大致时间,误差是不会太大的。所以这是老太太在理性判断基础上的一种预感,但是在年轻的人看来,这些老年人一个比一个神,并且衍生出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说法。说穿了也不奇怪,无非就是占了见多识广的便宜,而不是念佛念多了年老成了精。

“你看看,我就说么,这一大早树上的喜鹊‘喳喳’叫个不停,必是村里有喜事来临了,可俺没想到这喜事竟是俺们家的。真好,真好!谢谢你了他兄弟,对了,是村主任,谢谢你跑这么远过来给俺报喜!”英姿老婆婆听到这喜讯,高兴得合不拢嘴了。——鲁斌《跑鞋人》【张虎跃】:老太太这话说得有水平。老太太这一凡尔赛,让那个屁颠儿屁颠儿报信的村主任,觉得这一趟跑得值,象为老太太家立了大功一样得意。而老太太表示,她第一想到的是村里有喜事,而不是自个家有喜事,这显得老太太心里装的是大家。那么按这逻辑,村里人也该象老太太一样,心里装着老太太家。现在老太太家有了喜事,也该象自己家有喜事一样开心才对。人性就是这样,欺人无恨人有。你过得不如他,他就看不起你。你过得比他好,他就恨得牙痒痒。所以,作为你的亲朋好友和同事邻居,他们会希望你过得好,但他们绝对见不得:你过得比他还好。大凡情商高的人,会说话的人,他们的这些高超的社交能力,都是被社会一次次毒打出来的,老太太也是有故事的人啊。

但不管怎么说,这恐怕又有什么兆头哩!——鲁斌《跑鞋人》【张虎跃】:老太太啊,这是鞋神下凡投胎到你家来了。若干年后的主人公:『要是能发财就好了,可怎么才能发财呢?我不是鞋神下凡吗?做鞋啊。』于是一代鞋神产生,这个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实现预言。也就是说,信念或期望可以影响我们的行为,无论你认为自己行或不行,你都是对的:你认为自己一无是所,那么你就会成为窝囊废,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那么你就会成为杰出人物。因为,你如果觉得正在着手的一件事情会有好的结果,那么你就会不做他想地全力付出,然后付出有了回报:你真的收到了积极效果。反之,如果你确信自己的工作水平不高,出于维护自尊或避免白费力气的目的,便可能消极怠工或者干脆放弃,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工作实践和经验的愈加匮乏,也就因此更加怀疑自己,自尊心更低,更没有动力工作。

“好了,俺对这些不感兴趣!俺问你,昨晚你们怎么住的?是不是住一起了?”娘不停地追问。吴静芝面对母亲的逼问,只好说假话,笑嘻嘻地对娘说:“娘,您想哪儿去了?俺们没结婚当然是分开住的了!您放心,俺若是不同意,给他一百个胆,他也不敢。实际上,您对他有偏见,他人很真诚,而且很能干,不然队里怎么会让他当班长啊?您要知道,那些个‘煤黑子’一个个可不是好惹的,但他们十来个人,各个都服他。这说明什么呀?说明他人好……”——鲁斌《跑鞋人》【张虎跃】:『「您看您,一听说有了小孙子,您就高兴地合不拢嘴了。娘,您就是偏心眼,前几年俺生您的小外孙时,也没见您这么用心,俺今天可为您小外孙打抱不平了啊!」她女儿故意嗔怪地说。』这吴静芝都生了儿子了,还跟男同事单独出去旅游?一点都不避嫌,说明正处于热恋中啊。前几年刚生的儿子,估计小孩还不到进幼儿园的年纪,就去跟男同事谈恋爱,那么他丈夫呢?完全没有交代啊。看这娘俩的对话,应该不是离了就是死了,她是个自由身。

由于随爹娘在山东老家待了十来年,吴静芝已经三十三岁了还没婚配。回到太原当老师不久,她就认识了三十五岁的矿工班长刘开新,两人好似有点饥不择食,一接触就相互产生了触电般的感觉,一见钟情也好,如胶似漆也罢,反正两人很快就到了那种密不可分的份了。——鲁斌《跑鞋人》【张虎跃】:我去,未婚先育啊。『甚至有人说,女的大了怕嫁不出去,男的大了担心娶不到媳妇,所以相互像抓到了「救命稻草」,谁也不肯放手了。』感觉这些流言蜚语说得极恰啊,吴静芝这是找到了个老实人接手了,刘开新是留到最后突然开了新篇章啊,单身狗做着做着,谁知一上来就喜当爹了。

现在单位工资这么低,靠这点工资,改善不了家境生活,如果一家五六口人,紧靠一个人工资,根本养活不了一家。——鲁斌《跑鞋人》【张虎跃】:从以按需分配为主的计划经济,突然进入按劳分配为主的市场经济,肯定是有很多人的收入与他们的付出不相匹配的。这时普通工人的工资得降下去,因为他们的劳动越来越趋于没有技术含量的简单重复劳动,而其他人的收入得提上去,因为他们就算不是出资老板〔股东〕,也渐渐趋于工厂主老板〔即班长、主管和经理等各级管理员们,他们是老板身体的延伸:耳目、智囊、左膀右臂、喉舌、骨干或心腹,各级管理员们的工作,就是做出资老板想做而分不开身的事情,总之他们泛称为老板,这样想想,我以前做过班长和工段长,也算是大老板的一根手指头,我超过普通工人工资的那部分收入,就是从工人们创造的剩余价值中分得的。〕既然他们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在公开市场上不能完全变现,那么必然进入黑市交易。比如贪污就是这样产生的,试想:作为一个市长,他对社会的贡献,不会比一个企业的总经理小,但是做官就不能发财,只能拿那点死工资,而眼睁睁的看着那些总经理们拿上百万、上千万的年薪,他们的心里能平衡吗?而他们却掌握着包括总经理们的命运,总经理们要想企业正常而高效的运行,必然要大大小小的官员的各种方便和批文,即然你有需求而我有供给,他们在这个黑市上进行权力变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消除腐败,不是靠的反腐,那只是治标,除根就是消除这个市场,把权力下放,还权于民,让官老爷没了决定别人命运的权力,而只是一个服务市民的普通勤务员,那么他们的收入就对得起他们的薪酬了。在《狂飙》里,龚开疆决定了高启强和高启盛能不能开成小灵通店,所以他能向这俩兄弟提各种条件,而且俩兄弟没有任何还价的余地。但是现在的话,想开店只需手机上操作一下就行了,如果不会用手机,只要一走进政务大厅,就有笑脸相迎的小姐姐为你办理,再也没有了官老爷,整个城市自然风清气正河清海晏。

娘,您别生那么大气好吗?您气出病来,我怎么像哥哥、妹妹他们交代啊?——鲁斌《跑鞋人》【张虎跃】:反了你了,那是你姐啊。管你老姐叫妹妹?赚钱了是不?膨胀了是不?要上位做二哥是不?老太太快打他,再这样发展下去,还不得跟你平辈啊。此人若重一百四十斤,估计有一百二十斤得是反骨。

就这样,1979年11月初,他们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母亲,离开了哥哥姐姐,离开了山西太原,举家又迁回到了五圣村。——鲁斌《跑鞋人》【张虎跃】:不是三个孩子吗?吴天颖、吴姗姗和刚出生五个月的儿子吴天鞋,这还没算肚子里那个怀了五个多月的胎儿〔很好奇,刚生完,怎么会又怀上了?三月生的吴天鞋,五月来的太原,在十月的某一天吴静尚说老婆刘烨怀了五个多月的身孕,也就是说刚生完吴天鞋两个月不到就又怀上了〕,父母加四个孩子,这是一家六口人啊。还有,这个吴静芝,怎么一会儿姐姐,一会儿妹妹的,现在又成了姐姐了,地位起起伏伏不稳定啊。

吴静尚带着老婆孩子一家四口,也可以说是四口半人,因为当时他的儿子吴天鞋在娘肚子里已经五个月了,回到了他父亲的祖居地五圣村。——鲁斌《跑鞋人》【张虎跃】:吴天鞋不是生出来了么?在三月二十七日母亲节,也就是回五圣村的当天,奶奶给他起的名字。怎么现在又塞回肚子里去了?吴静芝是起起伏伏的,一会儿姐姐,一会儿妹妹。这个吴天鞋是进进出出的,七个月前才生出来,这会儿又回肚子里去了。

仔细琢磨起来,这不能算是迷信,因为它符合易经里面的“天道合一”理念,具有科学的意涵,并不完全是神话。——鲁斌《跑鞋人》【张虎跃】:你从哪儿看出『这具有科学的意涵』了?迷信就迷信嘛,迷信又不是错,生活中适当的迷信一下,反而赋予了浪漫的色彩,但是你非说这是科学,那就是你的不对了。就像你写字不好看,这也不是错,因为术业有专攻嘛,为什么非得去练字?但你非得自称是书法家,而你这写的是艺术,那就是你的不对了。你不懂医学也不是错,社会分工的发展总要求人精通什么和不精通什么,但你非得自称是神医,把你自撰的那玩意叫做包治百病的良方,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吴静尚一家五口人,除了按人口分得口粮外,紧靠他一个人挣工分,年底除去各种名目繁多的扣款,拿回家还不到五十块钱。——鲁斌《跑鞋人》【张虎跃】:把农民从田地里赶出来,赶到全国各地的劳动力市场,作为廉价劳动力给当时的各类企业输血,正是他们靠自己的血汗和要求不高的薪资条件,创造了中国第一代老板,他们才是老板们真正的改革红利。再看看现在,随着劳动力价格的回归,再想建厂创业发财就不再那么容易了,而且还要面临具有各种先发优势和积累的第一代老板的竞争,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1978年11月底,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18位农民那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像一股清风吹遍了全国各地农村,使禁锢在“大锅饭”下,拴在集体土地统一计划统一参加劳动统一生产这条绳上的农民看到了一线希望,虽然他们的举动在当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但也确实不失为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当时他们秘密协议的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看起来,这些内容很土,但对于农村农民来说,简便易行。后来,有些地方农民总结出言简意赅的“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句话。——鲁斌《跑鞋人》【张虎跃】:还在神话这段故事?还在吹捧这段故事?现在回过头来看,不觉得是个笑话吗?第一、这根本没有风险,恰恰相反上面就在等待这样一个契机,有了你们这一闹腾,上面更好做文章了。看看,这不就被各大媒体大吹特吹了嘛。第二、这样做了之后,农民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吗?没有。小农经济没有出路,在分到的自家田里种粮食没有出路,出路在象华西村那样,不种稻不种麦,不做农民当股东,集资开厂办企业,现在看看华西的原住民,屁事不用干,钱还花不完。

五圣村也是一样,经过大队党支部反复召开会议,经过召集大队村民大会,传达了中央文件和省、市、县三级要求,迅速把集体土地承包给了各农户。土地作为农民的命根子和生活依靠,谁都不想放弃这份权利。这会儿,吴静尚又告别了市房屋建筑工程公司,重新回到了村里,和其他农户一样,承包起了土地。当时,承包土地实行两种办法,一是按家庭人口承包;二是按劳动力承包。——鲁斌《跑鞋人》【张虎跃】:真是吃翔都赶不上新鲜的。不错,『均田地等富贵』『均田免赋』是几千年来农民的梦想,但到了现代你放弃市房屋建筑工程公司的铁饭碗,和『承揽一些私人建筑工程队的一些图纸设计或审查监督』的优厚私活,跑回家去种田?你这笔账是怎么算的?这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吗?你要那土地干啥?你上班吃不饱饭吗?在封建社会,土地是地主拿来剥削农民的,在现代你又没法靠你那点土地出租给别人剥削他们,说穿了土地纯粹就是多余的累赘,这个时候就该搞个居民户口,把土地彻底甩了,专心上班或者创业当老板。

吴静尚觉得,如果按劳动力承包,自家五口人只有两个劳动力,劳动收入显然不够家用,他和刘烨商量后,要求按家庭人口承包土地,每人一亩二分土地,这样他就可以承包六亩土地了,尽管土地多了,付出的劳动会多,但他想,种田这事儿从下种到收割,都是那些程序,耕地、播种、施肥、洒农药、锄草、松土、灌溉、收割等这些环节,地多地少一个样,反正一样不能少,承包多了,自然收入就多。由于他们夫妻的勤奋肯干,这六亩农田被他们侍候的一点儿不比别人家的差。——鲁斌《跑鞋人》【张虎跃】:这吴静尚脑子有毛病吧?他到底是咋想的?人家都是千方百计摆脱土地的束缚,专心致志地上班挣钱,或者创业办公司赚钱,他反而去鼓捣那吃力不讨好的东西。我记得那个时候大家都希望通过上学农转非,拿到城镇户口摆脱种田的束缚,我就是为了那张户口才去读的书。当然拿到了又不值钱了,但我也是真不想种田。没想到的是,现在乡下有田的人,他们的田被人承包了去种树,每年都有分红可以拿,还有的田被造了高速公路,每年有失地农民补助款,搞得我爸常感叹失算了,不该让我去念书的。当然,现在即使种田,也是请人来机械化了吧,没人像以前那样靠人力,累死累活的了。

俺就不信了,凭咱有一双勤劳的手,脑子又不比别人笨,生活还能过不好?——鲁斌《跑鞋人》【张虎跃】:作为高干子弟,又是技术员出身,当时绝大部分的家庭都没法跟你比吧,说这话就太凡尔赛了啊。再说,老太太还在职,就算退休了,她那丰厚的退休金,就不需要你养老,这是农村务农的村民们能比的吗?更何况,放着还是事业单位的技术员不当,非要自己跑回来种地,这又能怪谁呢?光凭勤劳,是没法致富的,种田种到吐血,也挣不出钱来,但你的出身和学会的技术,在当时倒是可以高枕无忧,你的起点就已经是绝大部分人奋斗终生也达不到的终点了。

在社会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有勤奋基因,他就会闲不住,一旦得闲,他就感觉不舒服,所以总会找点事做。吴静尚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工作期间,他除了完成公司的劳动任务外,又在外面承揽了一些建筑工程队的工程图纸设计、审核的活,晚上躲在宿舍里再完成这些活。——鲁斌《跑鞋人》【张虎跃】:那是以前,上班只要打打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试试看,现在还这样说明老板给你的活太轻松了,说明这个老板的管理有问题,那么即使你上班舒服,也不会太长久,因为这样的公司很难活下去。勤奋是吧,那就再兼一个职呗,这是勤奋吗?这有前途吗?除了把自己累垮,让自己的身体提前报废,我看不出有其他可能。兼职,看起来在挣两份工资,但这比别人多的钱,是迟早要以给医院的方式还回去的。还有省钱也是,工资是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料,也就是说老板虽然不会让你吃好,但也不会让你吃得太差,基本的营养他还是给予保障的,但是有的打工者却拿了工资去买苹果手机,要知道苹果手机作为奢侈品,并不包含在工资里面,买了苹果手机就只能在其他方面作出让步,于是这些买苹果手机的打工人就只能天天吃泡面,省了吗?没有,机器需要保养,身体也需要保养,天天吃泡面肯定提前了身体的报废时间,所有省下来的钱都会以送给医院的方式还回去。当然他们做的也没错,打工者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做苦力,没有前途的人生谈什么为未来计?买个苹果手机爽几天,也算是他们暗淡苦涩的人生当中的高光时刻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