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其实没那么厉害,真正厉害的是他!

好哥聊历史 2024-05-17 09:37:37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发明家。《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多次帮助刘备化险为夷,上演了“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策略,还提出了“三分天下”。然而出师表中,他对这些只字未提,这是为什么呢?

真实的诸葛亮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叔父死后他躬耕于南阳。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成功帮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刘备伐吴失败后,诸葛亮被托孤,勤勉谨慎地处理政事,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他前后五次北伐中原,但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

诸葛亮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他的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此外,他还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他的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

被神化的诸葛亮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都有武侯祠,杜甫等诗人也曾作诗赞颂他。特别是《三国演义》,几乎把他塑造成了一个神,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比如诸葛亮多次帮助刘备化险为夷,上演了“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策略,还提出了“三分天下”。然而出师表中,他自己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为什么只字不提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些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些事都不是他做的!

蜀国真正厉害的是他

法正(约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法正是名士后代,从小就胸怀大志,建安初年,法正与好友孟达为了躲避饥荒,来到了益州,并在旁人的介绍下,与益州牧刘璋结识,而益州牧刘璋见法正器宇轩昂,兼具谋虑之术,便将其招致麾下,封为新都县令。

而在益州做官的期间,法正渐渐发现益州牧刘璋是一个不思进取之人,便曾多次进行劝进,但是刘璋非但不听,反而开始疏远法正,使得法正空有一身大才,却无施展的地方。一次机缘巧合,法正到了刘备的驻军地,受到了刘备的热情招待,并与刘备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会上,刘备讲述了自己的理想和包袱,令法正大感刘备是一位明主,便想方设法转投于刘备的账下。在随后的战事中,法正作为刘备阵营中的谋士,为刘备出谋划策,兵不刃血地攻取了成都城,成为益州新主。

刘备成为益州新主之后,将劳苦功高的法正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以示恩宠。公元217年,刘备稳定益州之后,便在法正的建议之下,谋取汉中之地,在这次汉中之战上,法正采取声东击西之计,先将曹魏名将夏侯渊、张郃耍的是团团转,随后又在马谷之战上,放火烧毁曹军的防御工事,逼迫曹魏主将夏侯渊不得不率军出营,加固防御工事,这也就给了法正给予魏军致命一击的机会,在法正的一声令下,蜀军大将黄忠领兵冲锋在前,将魏军打的四处而逃,魏军主帅夏侯渊则是慌忙迎战中被蜀将黄忠斩落马下。

曹魏主将夏侯渊兵败身死一事,很快就传到了曹军的大本营,曹操获悉夏侯渊的死讯后,悲愤交加,当即统领曹魏主力,向汉中地区杀来,法正见曹军强兵来袭,知道不可与之硬碰硬,便告诫蜀主刘备只可据守,不可领兵出战,在法正的这一建议之下,曹操多次攻城受挫,伤亡严重,不得不率军回撤。

而曹操这一率军回撤,这就使得汉中之战以刘备阵营的最终胜利而宣告结束,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备在文武百官的劝诫之下,进汉中王,而在随后的论功行赏大会上,已经贵为汉中王的刘备对于功绩赫赫的法正进行了封赏,将起封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刘备还没有入川之时,手中只有一个“纠纷之地”荆州,而东吴频繁索要这块地方,使得刘备苦不堪言,但是等到刘备入川之后,在法正的辅佐之下,刘备先夺益州,再夺汉中之地,一下子就成为了手中握有沃土的军阀强人,令人不敢轻视。所以,法正才是刘备建立蜀国功劳最大的人。

为何神化诸葛亮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神话(神化)诸葛亮有着几个方面的原因。

1、诸葛亮的被神化,《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并不是始作俑者。早在东晋裴启的古小说集《语林》中,就有与司马懿作战时候的诸葛亮乘素舆、带葛巾,持白毛扇,指挥三军气定神闲。西晋张华《博物志》、南朝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中,也把诸葛亮的形象拔高。

这与当时社会背景有关,士大夫等在内统治阶层一直致力于强调一个像诸葛亮这么充满智慧谋略的人物,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又对自己的主公有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而黎民百姓从蜀地为诸葛亮立庙而衍生出来,也把诸葛亮神化。

2、后世的王羲之、崔浩、王通、王勃、杜甫、杜牧等在内的一众大咖纷纷歌咏诸葛亮,坊间传闻、闹市说书,各种话本戏剧曲艺都对诸葛亮的传奇故事津津乐道。也就是说,到了《三国演义》创作的时代,被神化了的诸葛亮已经是一个所谓层累造成的“神人”。

2、在《三国演义》创作的年代,由于从宋朝以后逐渐形成的“以文统武”、“以文制武”的军事指挥的形式已经成为常态,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在观念中已经比较接受文臣文官节制指挥武将的形态。

历史上,诸葛亮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文统武”、“以文制武”的军事人物,于是宋代以后,学习模拟诸葛亮就变成了统军文臣文官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而参与军事行动的谋士幕僚,也参与到强化这一观念的进程中。于是,到了《三国演义》创作的时代,罗贯中同样也很清楚,把被神化的诸葛亮或曰诸葛亮的神话写深写透,是与自己这本书的潜在读者内心的诉求与需要最贴合的内容,所以他很自然而然地这么做了。

举报

2 阅读:1024
评论列表
  • 2024-06-13 18:54

    孔明是一个谦逊的人!整个《隆中对》之中写的都是悲情之事,没有自诩功劳,所以他不会写借东风、草船借箭这些事。

  • moi 4
    2024-05-27 09:04

    懂哥,事实上是因为正常去写根本写不出诸葛亮的厉害,才不得不捏造看起来厉害的战役来凸显诸葛亮的厉害。但哪怕就这样写了,和历史上进行对比,那些虚假的战役就必须得有对应的战略优势来抹平差距,你可以思考一下怎样才能做到历史上的程度,然后再回来说诸葛亮行不行,神不神[得瑟]

  • 2024-06-02 11:10

    谁统一了三国,谁厉害

  • 2024-06-06 11:21

    还是没小编厉害

  • 2024-06-13 10:35

    嗯,刘备靠法正建立蜀汉

  • 2024-06-13 15:56

    论治军,论内政,法正真的不配。

  • 2024-06-14 23:13

    夷陵之战后蜀国都什么样子了呀,没有诸葛亮蜀国早完了,不厉害能撑几十年

  • 2024-06-17 11:58

    不需要那么多废话,神化诸葛亮是中国历史的必然,因为诸葛亮完美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就这么简单

好哥聊历史

简介:聊聊历史,寻找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