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把"放量上涨"与"缩量上涨"搞清楚了,你离财富自由就不远了

阿善通晓军务 2024-05-05 03:02:31

"放量上涨"和"缩量上涨",相信大多数人对此还是不太了解,因为它们就像是两个神秘的舞者,时而翩翩起舞,时而隐身幕后。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它们似懂非懂,却又无法忽视。

因为掌握了它们的奥秘,就等于掌握了通往财富自由的钥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放量上涨"和"缩量上涨"的神秘面纱,让你在投资路上如虎添翼,离财富自由更进一步!

放量上涨与缩量上涨

"放量上涨"和"缩量上涨",这两个术语经常出现在股市的舞台上。它们就像是两位性格迥异的演员,一个热情奔放,一个内敛低调。那么,究竟什么是"放量上涨"和"缩量上涨"呢?

"放量上涨"就像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演唱会,歌手在台上嘶吼,观众在台下疯狂。在股市中,当股票价格上涨的同时,成交量也显著增加,这就是"放量上涨"。

它通常意味着市场上买方的热情高涨,像一股洪流般涌入股市,推动股价不断攀升。

举个例子,就像2020年7月的科技股行情,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一些科技股就以放量的方式实现了翻倍的涨幅。

这种放量上涨,就像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展现了多方力量的角逐。

相比之下,"缩量上涨"则更像是一场私密的沙龙聚会,虽然气氛热烈,但参与者却寥寥无几。在股市中,当股票价格上涨,但成交量却减少甚至萎缩,这就是"缩量上涨"。

它常常反映了市场谨慎的情绪,虽然股价在上涨,但买方的热情并不高,像是一碗温吞的开水,虽然温度在升高,但始终没有达到沸腾的状态。

以2021年初的某些股票为例,虽然股价一路上涨,但成交量却不断萎缩,这种缩量上涨,就像是一个人在独自攀登珠穆朗玛峰,虽然海拔在不断升高,但周围的氧气却越来越稀薄,难以支撑长期的上涨。

从技术角度看,"放量上涨"常常伴随着突破重要阻力位,如历史高点、年线等,表明上涨动能充沛;而"缩量上涨"则可能出现在上涨趋势的末端,预示着上涨乏力,随时可能回调。

那么,为什么"放量上涨"和"缩量上涨"会对股票走势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

放量上涨与缩量上涨背后的逻辑

"放量上涨"常常反映了市场的乐观情绪。就像是一场盛大的婚礼,宾客们纷纷送上祝福,股市中的买家也争先恐后地买入股票,推动股价上涨。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利好消息公布后,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新产品发布等,市场对公司前景充满信心,买盘涌入,形成了"放量上涨"的局面。

以2020年初的特斯拉为例,当时公司股价在短短一个月内暴涨了近60%,成交量也屡创新高。

这背后的逻辑,就是市场对特斯拉未来前景的乐观预期,认为其在电动车领域的领先地位难以撼动,从而不惜重金买入。

相比之下,"缩量上涨"则常常反映了市场的分歧和犹豫。就像是一场辩论赛,虽然正方似乎占据了上风,但反方却始终不愿退让。

在股市中,虽然股价在上涨,但成交量却在减少,这说明虽然有人在买入,但更多人却选择观望,对股票的未来走势存在分歧。

以2021年中期的某些白酒股为例,虽然股价不断创出新高,但成交量却持续萎缩。

这背后的逻辑,可能是部分投资者认为白酒股的估值已经较高,未来上涨空间有限,从而选择逐步撤出;而另一部分投资者则认为白酒行业的长期前景仍然向好,从而继续持有。这种分歧,导致了"缩量上涨"的局面。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看,"放量上涨"常常伴随着"从众效应",即投资者在看到其他人买入后,也跟风买入,形成了自我强化的循环;而"缩量上涨"则可能反映了"锚定效应",即投资者过度依赖初始的判断,不愿改变自己的观点。

可以说,"放量上涨"和"缩量上涨"背后的市场逻辑,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情绪、预期和行为。通过分析成交量与价格的关系,投资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的内在动力,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结语

无论是初入股市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手,掌握"放量上涨"和"缩量上涨"的奥秘,都是通往财富自由的关键一步。

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读者能够对这两个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实际投资中灵活运用,为自己的投资之路添砖加瓦。

0 阅读:3

阿善通晓军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