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评审中还有比盛行造假之风更严重的后果,更是违背了初衷

郭爱华追问教育 2024-02-28 09:16:28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设立和评审的初衷是要从制度上激发教师从教积极性,提高教师的身份地位,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业务和能力水平,职称级别越高,相应的教学、研究和管理能力就越强并配以相应的螺旋式上升且具有一定标准差的职称岗位工资就使得职称本身的双重含金量非常高。

基于职称这样的属性和特点,评审条件的苛刻和名额指标的限制就是自然而然而且是理所应当的了,这也是所有参评职称的教师所熟知的也是能够而且还是必须接受的事实。职称评审也是伴随着时间的推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问题缺陷并针对需要完善的方面始终在不断地进行着修改和完善。

2021年年底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教师法修订草案》对教师的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作出了如下修订:教师初级和中级职务不受岗位比例限制,根据教师履行职务的年限和要求,依据规定晋升;副高级以上职务应当与岗位设置相结合,考察教师履职的表现,设定相应比例,通过评审等方式竞争性获得。

关于职称评审标准修订的最新消息是人社部2022年11月30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其中强调以破“四唯”和立“新标”为突破口,分系列分专业修订职称评审标准,卫生、工程、艺术、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推广代表性成果制度,注重评价原创性贡献、学术影响力和研究能力。

虽然有《教师法修订草案》所明确的通过评审等方式竞争性获得以及人社部所强调的注重评价原创性贡献、学术影响力和研究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职称评审尤其是高级职称评审跟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和水平等关键性因素严重脱节,最终导致职称级别高低与教学水平高低无太多关联。

因为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着包括材料造假、证书失真、人情路线、暗箱操作等等不正之风,这种原本是要通过激烈的竞争性获得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另类竞争性获得,最后使得很多不具备高级职称评审必备条件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不高的、甚至少带课或不带课的老师也能评上高级职称。

这种不正常的也是与职称制度设立的初衷相违背的状况严重干扰和妨碍了大多数符合参评条件但不屑于走人情路线而且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很高业绩很好的一线教师职称晋升的机遇,损害了职称评审的权威性,正如人社部所强调的,要严肃处理职称评审中“说情打招呼”“圈子评审”等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职称评审环境。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级由于事关教师职称岗位工资的增加受到了老师们的普遍关注,而职称晋级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却让老师们深恶痛绝,因而一直以来都有取消的强烈呼吁,但由于职称制度自有它存在的道理,所以取消职称或按教龄自然晋升等呼声都不符合职称制度实施的初衷,在现实中也无可能。

相对于职称评审过程中盛行的种种不正之风,由于材料造假、暗箱操作等原因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职称级别高低与教学水平高低没有太多关联的问题更是违背了通过职称晋升体现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初衷,这种现象虽然不具普遍性,但却损害了职称评审的学术权威性,期待职称制度的进一步改变和完善。

9 阅读:2814
评论列表
  • 2024-02-28 23:16

    我校一个退伍转业的后勤人员,不知黑板上字怎么写的,就这已经搞上专技八档了!

    郭爱华追问教育 回复:
    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
  • 2024-03-11 18:01

    只要能评上,什么手段都可以。悲哀!

  • 2024-03-17 09:23

    早就应该取消了

  • 2024-03-03 12:01

    建议:1.教师队伍设置管理岗和专业技术岗,想当领导必去管理岗,不能像现在这样还占着专业技术岗位。不然出现领导又占着专业技术岗,且在基层,大多数领导都是上课不行,但是溜须拍马有一手的,然后当了领导利用职权拿了职称,反过来给一线教师听课,瞎指挥。2.现在职称有大部分老师都达到了省里职称文件规定的条件,但都卡在了学校编制这里,因为只有很少的名额,内部竞争必导致有腐败之手,也导致老师中的内耗,为什么达到条件不能上呢?有财政压力说,但鼓励大家干事我达到条件为什么不能上?所以达到条件可通过省级部门统一考试,达到相应分值就上,不受学校编制制约。老师上不了也只能怪自己,不会影响内部团结。

  • 2024-02-28 20:07

    啊?!!!

  • 2024-03-26 23:22

    你就直接给他妈他们直接发钱,他妈他们觉得你给他们发的太少。

郭爱华追问教育

简介:静心教书,精心育人,追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