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看了中国海洋大学,才知道校名改得好,分数低不了

博学的小扒菜 2024-04-25 23:52:39

谈起东华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虽然看起来没什么联系,但也能说道说道。

东华大学是位于上海市的211,前身是中国纺织大学,一度被认为改名最失败的高校。

而中国海洋大学是位于青岛市的985,前身是青岛海洋大学,被认为改名最成功的几所高校之一。

如今,尽管东华大学位于上海市,但由于非985,且全国范围内知名度很低,导致低于中国海洋大学。

不过,改名这事,它也没办法,想改成“华东大学”这个名号,其它学校也不会同意。

后来又出现了北华大学、西华大学、南华大学,这也是东华大学意料不到的事情。

那么,放弃东华大学,选择中国海洋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

毕业5年,对金融专业就业方面给一个客观的评估吧。

我现在说一番掏心掏肺的过来人的经验话,绝不是黑。

首先,情怀是有的,我也爱母校,她塑造了很多我以前不曾有的品质。

但大部分是来自于身边的同学,和学校关系不大。

1 .金融专业在海大的招生分数线可算是相当高了,比那些海大王牌专业的分数线没低多少,然而性价比却很低。

师资很一般、教育眼高手低、注重科研,不重视就业市场,导致每个学生毕业的时候对自己的行业可能还是不甚了解。

毕业生去各大中型券商、银行柜台岗、保险的居多。

四大、投行、大型券商的几乎没有,出国的也不多。

2 .压分严重。

基本上全班100左右的学生,毕业绩点能上85的寥寥无几。

导致很多优秀的学生跟其他二本院校的同学在竞争国外院校时非常吃亏。

所以历届都没有多少能去美国至少top50院校的同学。

3 .名字。

出了国以后,一看你的学校Ocean University ,很多老外都觉得类似野鸡大学。

既然建设综合性大学,很多专业比如金融还是重点学科,为什么多少年了还用这个名字?

我不能理解。

5 .总体来说,学生生源很厉害,很爱学习。

但是农村县城考上来的学霸比较多,对于家庭条件好,眼界比较开阔,想在大学扩展一些优质人脉的学生来说,帮助不大····

6.学校组织的活动及其浪费时间而且毫无意义。

比如团总支组织文娱演出之类。

如果你还在上学,请记住,这些活动毫无意义。

7 .如果能上一些专门的财经类普通211的学校,就不要来海大。

海大其实只有海洋和水产是A类学科,其他的专业真的跟同行差距太大,但是却吸引了一批优秀学生慕985名而来,结果是享受不到匹配的资源。

8. 如果已经在这个专业上学了,把眼光往校外放,关注各大券商/投行/四大的动态,假期实习等,切勿被狭隘的校内眼界影响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留在海大的最后一晚,吹着徐徐的吊扇,尽管这风夹杂着几许暖流(没错,燥热的七月青岛就要来了),看着几近腾空的宿舍,一种失落和充盈交杂的感觉涌上心头。

还记得三年前来海大复试时,提前打电话向学姐问东问西,电话那头温柔的声音让人慰安,有学姐说:海大美得让人舍不得眨眼。

带着对山东的莫名好感(不知道怎么来的,大概是中学语文课本有许多齐鲁名人? )和对海大这个名字的喜欢,以及最重要的对专业下分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于是来到了海大。

三月底的海大并不那么美,尽管樱花将至,但校园却有几分灰调,有点懵。

8月底开学时,看到宿舍楼半新不旧的样子,感觉也挺一般。

但是,海大的魅力却在此刻渐渐彰显了。

在文新就读,感受到的,是时时刻刻的温馨。

研秘老师认真负责,办事干脆利落,很有效率,见了每个同学都是唤做“宝贝儿”,我们这些二十几的人,忽然间又成了宝宝。

授课老师风格迥异,有有话说话待人可亲的女老师,也有特点各异的男老师,觉着文院的几位导师课还是上的蛮有味道的,能学到很多东西。

学术讲座层出不穷,中外学者经常来讲,学习机会很多(以前我经常去,后来太多了,感觉自己都变得懒惰了)。

各种优质实习机会和志愿活动也很多,会第一时间在院群推送。

评优评奖公正透明,以成绩和实力说话,将荣誉真正落实到同学。

这样整体的氛围,真的让人对文新由衷热爱。

说到同学,感觉绝大多数都很好,班级氛围很好,班委负责,同学相处融洽,整体的素质都不错。

可能刚开始互不相熟,但慢慢熟了之后,就会发现很多有趣可爱的人儿,比如在火车上也会思考文学领域哪位大家如何如何的学霸(讲真,这种问题我在教室里都想不出来…·),比如私下里说没有她拧不开的瓶盖的自封的哲学大家某人(是的,我承认),比如不许我说她可爱,非要让我夸她漂亮美丽的某人(是的,从此她的动人模样铭刻我心,哈哈)。

某人总喜欢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要笑死人,当然还有写论文忧郁惆怅的某人(毕业最开心的是告别了论文,人生一大喜事! )···…

你们觉得呢

1 阅读:117

博学的小扒菜

简介:带你了解高校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