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指责的人,你可以这样改善你的关系
飞翔光华同学
2024-05-20 15:17:13
1⃣
你身边肯定有这样的人,或许我们自己有时候也这样,明明对方做了一件对我好的事,但你一开口却说成了指责性的话语。
如果对方能够理解你,或者容忍你还好,要不然就容易升级成一场冲突。
作为总是习惯指责,控制不住地指责别人的人,相信你自己一定也很困扰,一不小心就伤害了我们最重要的关系。事后,我们也陷入深深的内疚和自责。
然后,下次的时候仍旧忍不住地继续指责,恶性循环……
2⃣
大家记住一个比较重要的准则,就是凡是这些很难改,控制不住地重复性的“犯错”,一个关键性的动作是要停下来去理解自己。
没有经过理解的逼着自己改变,内在会有深深的委屈感,迟早是要更大的反弹的。
基于我们无数次的咨询经验,以及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当我们在指责的那一刻,其实自己是在受伤的,但我们又不愿承认或看到自己的伤(因为自己不愿示弱,要一直处在一种“强”的姿态),所以就选择一种伤害他人的方式来转移这个难受和痛苦。
但我们知道,这个难受和痛苦并没有转移,而只是扩大了。
并且,那个本来可以给你安慰、安抚的人,也被你推得远远的。
3⃣
看见和理解了这份受伤,我们就可以接纳自己当下的脆弱。
因为这个伤它肯定不是现在身边的这个人给你造成的,可能是刚刚因为别的事,也可能是因为曾经的创伤被激活了。现在看见它,虽然很难受,但却是一次疗愈的机会,不管是自己的安抚,还是身边人提供的关心。
如果没有这份理解和看见,我们下次只会强迫性重复。
4⃣ 如何改进?
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萨提亚观察研究说,人与人的沟通方式基本分为5种,但其中4种都是负性的,只有一种是正向的。(想起这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4种负性的是:讨好、指责、超理智和打岔。
唯一正向的方式是:一致性表达。
它的公式是:你做了XXX,让我感到XXX,然后我期待你XXX,最后我会XXX。(这个公式必须给我背下来哈)
这是一种没有评判,只讲事实和感受,然后还提出需求的沟通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你没有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也没有伤害到对方,还把对方跟自己拉近了。
✍每一个受伤的人,你的感受,你的情绪,我们都可以理解,也应该得到理解。
但你如果因此说出伤人的话,做出伤人的事,这个后果是没有人有义务去为你承担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