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1岁女婴铊中毒后瘫痪,有毒物质为何能够网购到?

楠木有佳 2024-05-17 21:29:45

如今,我们享受着网购带来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需警惕着网购中潜藏的风险。

2022年春节,福建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

一名1岁女婴阿毛遭受铊中毒,罪魁祸首竟是其大伯母王某。

这起事件导致阿毛四肢瘫痪,后续出现了多种严重后遗症,需要频繁住院治疗。

这一悲剧让我们深感震惊和痛心,也引发了对家庭关系和网络销售监管的深刻反思。

01

一个无辜的婴儿,在还不懂得病痛和伤害的年纪,承受着不该有的病痛折磨。

阿毛年仅一岁,本应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却因喝了大伯母送来的奶粉遭此横祸:

医院诊断其有重症肺炎、中毒性脑病后遗症、症状性癫痫(继发性癫痫)等。

才一岁的婴儿,竟然要承受如此严重的后果,这是何等的不幸和悲哀!

阿毛的意识受损,肢体功能受限,家人为了治疗已花费了大约五六十万元。

阿毛的成长之路,这个家庭的生活,都因这场悲剧而永远地蒙上了沉重的阴影。

这一悲剧不仅仅是一次犯罪,更是一次家庭的伤痛,一次社会的警示。

2023年9月,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某死刑,二审至今还未宣判。

法院裁定,王某因不满家中店面分给小叔家,便对无辜的婴儿下手。

最终,孩子成了家庭矛盾的牺牲品,王某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场悲剧中,王某于2022年1月在网上购得硝酸铊,这一点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管控的思考。

过去,铊中毒的悲剧屡屡发生,社会对此高度关注。

然而,为何在网络上仍能轻易购得硝酸铊?

过去的教训似乎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生命再次受到毒物的残害,这一事实更加令人感到悲哀。

02

“好好的清华才女被害成这样!那些凶手看到朱令如今这副惨状,会不会午夜梦回被自己的良心折磨?” “天妒英才!本来她前途一片光明!” 这些悲切的语言源自网友对朱令中毒案的感慨,似乎在唤起对朱令的深深惋惜。

1994年,20岁的清华才女朱令,被同窗投毒,铊中毒使她智商骤降至7岁,生命轨迹被无情截断。

苦熬20年,于2023年12月离世。

痛心的是,铊中毒事件并非孤例,过去曾发生过多起类似的悲剧。

据媒体的公开报道:

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发生了3名学生铊中毒案件,犯罪嫌疑人通过网购硝酸铊将同学置于死地。

2009年,吴江女孩小娟因为自卑,在网上购得硝酸铊企图寻短见。

这两起案件中,硝酸铊都是通过网购所得,就当是十多年前法律不够完善吧。

然而,到了2022年,王某依然能够在网上购买到硝酸铊,这不禁让人反思:

在网络上,为何仍然频繁发生硝酸铊的违法买卖现象?

众所周知,硝酸铊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常用于农业、医药和工业领域。

它具有剧毒性,对人体和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硝酸铊在人体内积累后,会导致多种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由于其危险性,硝酸铊被列为危险化学品,严格限制其生产,未经许可,严禁从事销售经营。

1岁婴儿铊中毒事件,也让人们意识到:互联网时代对于毒品和危险品的监管亟待加强。

03

在当今数字时代,网络销售有害物已成为一种危险的趋势,可我们不能因为网购具有便捷和隐蔽的特性而置规定于不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禁止在网上交易剧毒化学品。

可尽管有关部门对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实行凭证制度,但这并未有效遏制毒物在网络上的交易。

这暴露了监管的漏洞和不足,不法分子往往能够通过虚假身份或其他手段规避监管,轻易地购买到危险物品。

这种情况不仅严重威胁着公共安全,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桩个案,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警示。

希望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网络真正成为一个安全、健康的消费场所。

0 阅读:0

楠木有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