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
飞翔光华同学
2024-09-02 15:57:09
这些年因为互联网算法不断迭代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人谈论关于信息茧房的问题,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抱怨,是由于这些算法太“坏”了,导致我们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局限、狭窄、同质化等等。一些人甚至把这些应用干脆卸载了,就生怕它们“害”了自己。
与此对应的是,也有少数一部分人乐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之下,利用这些算法大大扩增自己的见识、提升学习效率,然后进入持续的正向循环当中。
在我们一次内部的社群交流当中,当我说出“茧房即创伤"的时候,大家惊呼准确、形象、到位。
当恢复理智、冷静下来,应该每个人都承认,大脑才是真正的信息茧房。只是平时我们都不想面对自己,转而把问题投射到了外界。
这也很好理解,就像《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这本书里说的,逃避很正常。在面对痛苦,或者我们不想承认的事实时,每个人都会本能地逃避,我们需要把这些难以接受的想法和感受排除在意识之外。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防御机制。正是因为它的存在,在我们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帮助我们做好自我保护,让我们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
但是,这些心理防御机制也悄悄地扭曲了我们对于现实和自身情绪的感知。而且我们在现实中其实已经变强大了,不再是从前的弱小了,我们不再需要它的保护了。但因为它长时间的存在而变得根深蒂固。对于我们来说,它已经是有害无利的。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往真诚,因为真诚本身就是道路。我也一直认为,真诚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练习的过程。
因为真正的真诚,不是表面上的不撒谎,而是可以看见我们真实的内心,这叫不自欺。人一生最重要的事就是不断地认识自己,用王阳阳的话来说,叫致良知。
如果我们的防御机制越多越复杂,就意味着我们离自己的内心隔着厚厚的老茧,阻碍着我们去体察自己真实的感受,听到内心的声音。
关于如何认识和了解我们的防御机制,有些同学可能知道,布莱克曼有一本《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但这本书对于有的同学来说,可能阅读起来会有些困难,行业内的从业人员肯定要读的。
而对于普通人自助疗愈来说,不太有必要去了解这么多种防御,今年刚出来的这本《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就足够了。更重要的是,它里面介绍的10种防御机制,后面都有相关练习的指导,最后一部分还重点讲解了如何解除这些心理防御机制,这对于自助疗愈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0
阅读:3
Hazel Rin
算法像理财顾问,懂得越多,财运越旺!精准投喂财经知识,聪明人反哺决策,红包拿来~
望着云
算法不止是茧房,也是财经智囊!精准推送财经资讯,洞悉市场动向,高效学习,明智决策,信息时代,善用工具才是王道
回眸,半分笑
算法不全是坏小子,会玩的话,它是财经界的学霸秘籍,高效吸收知识,聪明做决策,信息茧房也能变智慧宝盒!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