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配+华为第一龙头,净利润大幅增长290%,主力吸筹完毕,5月有望翻倍

名杨财经 2024-04-30 16:25:43

今年开始,特斯拉的智能驾驶软件FSD V12版本已经在北美开始加速落地,同时,特斯拉已经将FSD从测试版本的“FSD Beta”更名为“FSD Supervised”,业内认为,这意味着FSD已经结束公测,进入规模商业化的环节。

就具体技术路线来看,特斯拉于今年3月向北美车主推送的FSDV12.3.1版本,引入“端到端神经网络”技术,通过对超一百万辆行车数据进行深度学习,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影响车辆控制,如操作方向盘踏板、转向灯等,而不是对每一种驾驶行为进行硬编码,这一变革被誉为“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

无人驾驶是指车辆在没有人类驾驶员的情况下,依赖于感知、决策、执行三个环节的高效配合。首先,感知层通过多维传感器模拟人眼识别道路上的人、物及标识等。然后,决策层通过算法融合、特征提取等预处理,数据融合后作出评估和决策,输出给各种执行层的控制单元。最终通过执行层的硬件机构作出反馈动作,实现全套自动驾驶操作。

马斯克曾表示,未来几乎所有汽车都将是自动驾驶的,只有少量手动驾驶汽车供人娱乐。他认为,未来汽车的方向一个是电动化,一个是自动驾驶。未来没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并不是没用,而是很罕见,自动驾驶只是时间问题。

激光雷达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向车辆周围环境发射激光束,通过激光束反射、散射回来的信息判断物体的位置、形状等,并以此生成三维点云,生成环境模型。

激光雷达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抗干扰等优势,且不像纯视觉路线那样需要极其庞大的数据基础供车辆学习,就可以达到较高的安全水平。因此,也一度是全球除特斯拉外所有自动驾驶企业的共识,最早也被称作“激光雷达派”。

其实近年来,对纯视觉和激光雷达的争议声日趋减弱。结合视觉与激光雷达的“融合感知路线”成为较多企业的共识。

这是在自动驾驶“眼睛”上的分歧,在“大脑”方面,各种技术路线也经历了纷争和迭代。直到OpenAI旗下ChatGPT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被释放,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自动驾驶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端,大模型在2023年迎来大爆发。

大模型对自动驾驶的影响颇大,因为大模型第一次引入上下文的概念,可以把感知、规控两个网络直连,这和原有架构完全不同。

IDC方面还强调,无人驾驶应用场景有潜力在乘用车领域得到探索与拓展。当前,乘用车搭载的辅助驾驶功能已在市场较高渗透并得到亮眼发展,这股势头无疑为迈向智能驾驶最高境界——无人驾驶提供了强有力的牵引。

伴随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企业界的大规模研发投入及政策层面的积极推动,自动驾驶应用不仅有望在矿卡无人作业、港口自动化运输、低速配送等应用场景得到深度和广度上的双重深化,无人驾驶技术的新一轮应用探索也即将启幕,例如乘用车低速场景下的自动泊车寻位、自动寻找电桩等功能。

基于以上逻辑,未来的空间也比较大,我整理了《几只无人驾驶概念潜力股》记得保存收藏,新来的伙伴点点关注!

中海达:公司可提供自动驾驶相关解决方案:在车载定位导航模块方面,公司可凭借GNSS高精度定位及惯性导航等一系列技术,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实时定位组合导航;在地基/星基一体化增强系统方面,公司可基于CORS技术及“全球精度”星基服务系统构建地基+星基的融合定位服务,为无人驾驶产业提供基础保障环境;在天线方面,公司布局全频段组合天线,满足无人驾驶汽车对天线产品的升级需求;在高精度地图数据方面,公司拥有三维激光、无人机、倾斜摄影等的装备与软件技术,旗下拥有多家大型数据采集/加工子公司,可以成为高精度地图数据运营商的重要供应链伙伴。

路畅科技:路畅科技已与一些国内汽车厂和国外企业在部分专用导航产品上开始了专用车型的定制化服务,在汽车销售的前端导入市场,新五年规划明确无人驾驶发展方向;18年3月,控股子公司路畅投资与和智资本共同发起设立路畅和智智能驾驶产业基金。

凯中精密:公司主要给戴姆勒(奔驰)、德国博世、采埃孚、日本电装等全球知名企业配套,为数十家全球500强客户提供关键核心零部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其中换向器已成为世界龙头,其他还包括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机、电控、电池)、汽车轻量化、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化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核心零部件产品和技术。

光洋股份:公司线控底盘零部件属于新能源车智能驾驶和面向未来的自动驾驶的执行组件。世一基地积极研发应用于智能汽车激光雷达、摄像头模组、智能座舱显示等的各类车载线路板产品。目前已经实现向部分头部汽车行业客户配套摄像头模组用软硬板和智能座舱用显示屏线路板。

科大国创:公司正在积极推进ADAS、车-路-云协同自动驾驶系统等产品的研发,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辅助驾驶系统FCS100产品已获得多家整车厂定点,并已开始批量交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持续深耕现有核心客户,并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实现了吉麦,金致,御捷,摩登等新客户的批量交付,同时,开发了瑞浦新能源,赣锋锂电,天能集团等电芯,PACK客户,在商用车,特种车等领域已实现部分批量交付,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地位。

最后一家,也是最看好的!

1、公司已将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作为公司产品战略的重点,积极探索开发汽车智慧座舱与自动驾驶、轻量化等核心技术。已成功为比亚迪,广汽埃安,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等主流汽车厂商的多款新能源车型提供量产配套,与多家造车新势力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实现销售。公司目前已与使用华为技术的整车生产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业绩增长势头强劲,一季报净利润大增290%,整体的位置依旧是属于底部的状态,非常看好有非常大的上涨空间!

3、从技术面来看,无人驾驶+汽配+华为多概念题材,主力吸筹完毕,即将启动主升浪,有望翻倍上涨!

0 阅读:51

名杨财经

简介:分享美好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