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禅真是弱智?“扶不起的阿斗”背后其实另有原因

换种方式看历史 2024-04-14 10:13:31

他被称位中国历史上的弱智皇帝,已生在位40余年。王烈蜀汉乐不思蜀,被人骂为扶不起的阿斗。可是这位充满骂名的皇帝很有可能背负了将近2000年的黑锅。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刘禅究竟一无是处还是致命俱全?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属后主刘禅就是一位扶不起的阿斗。关于这一说法,主要来自于勒部私蜀这一成语,根据三国之裴松之著,引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善宴为之作不熟记,旁人皆为之感怆,而善喜孝思。若王问善曰颇思蜀否?善曰此间乐不思蜀。这段记载主要讲述魏国权臣司马昭接受了蜀后主刘禅的投降,同时将其封为安乐公,并送予金钱和美宅。而作为亡国之君的刘禅,不但没有半点丧国之痛,反而亲自登门谢恩。司马昭于 这设下宴席,并以蜀国的歌舞表演招待当时与刘禅随行的蜀国官员,几乎以泪洗面,而刘禅却是该吃则吃,该乐则乐。司马昭看到刘禅的憨样,不禁冷讽人之无情,乃至于此,即便诸葛亮在世,也无法扶持这样的国君,于是询问刘禅是否怀念蜀国,刘禅甚至没有半点犹豫,直接表示现在的自己非踌乐属官。戏政随后趁着刘禅秀的机会,偷偷告诉刘禅不该如此回答,应该哭着回答想念蜀国,只有这样才有回去的机会。果然,在刘禅回去之后,司马昭又问刘禅同意问题,刘禅则按照戏政的嘱妇,如同背书一般回答,还竭力的装出一副哭泣的样子。司马昭则质问刘禅为何改口,刘禅却直接说出是戏政所交。魏臣听后哄堂大笑,讥笑其实吴用之君,再加上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所以人们称其为。扶不起的阿斗。

通过这段故事的表面看到刘禅已经不是没有那么简单,甚至就连智力也有问题,但这也许恰恰反映出了刘禅的机縻一面。但在个人利益而言,刘禅居然不念君王之权力,帝王之生活,反而喜欢寄人篱下,享受嗟来之食。如此反常的表现只能说明此时的刘禅只想求生。其实他在投降之时,司马昭对他有过狠狠的驯马,当时的刘禅非常害怕,以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最后不但没死,甚至还能过上不错的生活。抛开那些自杀殉国的气节不谈,这样的结局对于一个亡国之君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而刘禅如果回答想念蜀国,就证明自己还有复国之意,那么司马昭又怎能让他存活于世?而司马昭之所以两次问出同一问题,无非是看出戏政跟随刘禅同出的用意。不过,在刘禅看来,戏政的这一举动无疑是把自己架在了火上,此时的回答,无论想与不想,都将无法彻底打消司马昭的疑心,所以只有表现得如同弱智才是最好的办法。因此,在个人看来,乐不思蜀恰恰反映出了刘禅的机縻一面。其次是蜀汉的灭亡。当时的魏将邓艾偷渡阴品直奔成都,而刘禅却听从了主降派的建议,不战而降,这也成为了刘禅被人说成无用之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能否认,刘禅对于蜀汉的灭亡确实负有很大的责任,但在个人看来,这一责任主要不是在于不战而降,而是宠用宦官。皇后在姜维得知魏将中会于关中治兵时,判定其有公署意图,便立即上书刘禅调兵遣将,以做战斗的准备,而皇后却向刘禅缪言,认定魏国不会攻打刘禅,因此搁置,甚至没与其他大臣商议,结果终会突然进攻,刘禅只能仓促迎战。虽然姜维中会的十几万大军挡在剑阁,却无法阻止直奔成都的邓艾。在蜀汉灭亡之前,记录在册的蜀汉士兵共有十万,所以后世有人认为应该拼尽全力死守成都。但要知道的是,这些将士并非全部驻基于成都,而是分驻于汉中、永安以及江州等地,除此之外,还有江北等人抵御中会的部分兵力,所以当时的成都非常空虚。也许有人会说,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不在少数,刘禅完全可以拼死一战,或许还有获胜的希望。但是不能忽略一个重要问题,历史凡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必然都有一个天神下凡一般的将领。可是再看当时的蜀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张飞的孙子张尊、黄权的儿子黄崇,李辉的侄子李球以及赵云的儿子赵广,这些蜀汉的顶梁柱全部与绵竹之战战死。而张毅和廖化以及董珏三人又在支援姜维,所以此时的成都既无太多的士兵,又无能打的将领,何况邓艾已经兵临城下,调兵支援为时已晚。这时的刘禅即便再有能力,恐怕也是无力招架邓艾的进攻。

蜀汉的内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诸多将领战死于绵竹之战后,投降派的话语权便占据了主流,再加上投降派是益州本土贵族势力的联合体,至于效力哪个主子都无所谓,就连刘禅想要撤往益州南部的想法都不同意,甚至表明和成都的百姓不会跟随刘禅。因此非常清楚,投降派已经彻底放弃了蜀汉政权,即使自己成功撤离,也是势力单薄,最终的结果还是亡国。所以刘禅应该是在无兵无将无支持的情况下被迫选择投降,虽然可以听从主战派的想法拼死一战,但是翻牌的可能微乎其微,结果只是更多的伤亡。我们看到,自从钟会进攻开始。 刘禅先是派人支援江北,然后又派人抵御邓艾,这就说明刘禅的内心根本不愿放弃自己的国家。直到邓艾抵达成都,刘禅才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选择投降。所以并不能以蜀汉的灭亡断定刘禅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即使没有大才,也至少是位平庸的君主。

至于昏庸无能和弱智的说法,无非是把蜀汉没能统一的黑锅扣到了刘禅的头上。而且在刘禅还是太子时,刘备就让刘禅研读大量的名家典籍,甚至在寰宇记中还有刘禅在成都县北十物理处学武的记载。虽然史书没有说明他的学识和武艺如何,但是应该不会太差,因为诸葛亮就曾评价刘禅质量甚大,意思就是非常聪明。还有,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就立刻杀掉诋毁诸葛亮的李淼,以示对丞相的尊重,随即便废除了丞相制度,然后把丞相的权力分配给了蒋琬和费伊,从主管行政、监管军事的大司马费伊是主管军事、监管行政的大将军,这里就能看出,刘禅不仅不是弱智,而且具备一定的政治手段。他之所以杀掉李淼,就是要以对诸葛亮敬重为名,名正言顺的控处丞相之位,然后将权力一分为二,让蒋琬和费伊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制衡,这样刘禅就能独揽朝纲,如此精致的政治安排,绝对不会出自一个弱智之手。

0 阅读:18

换种方式看历史

简介:生活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