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落难借10万两,乔致庸跪地:给您30万,但得留下4个字!

趣史小研究 2025-09-17 11:39:09

1900 年,慈禧狼狈逃窜至山西首富乔家,临行时,慈禧让乔家借她 10 万两,乔致庸扑通一声跪倒在地:“30 万都行,但您得留下一样东西。” 乔致庸细说要求,慈禧大笑:“这有何难?”乔致庸要的不是官爵,不是封地,而是慈禧亲笔写的四个字。 1900年,老太太一时头脑发热,一口气跟全世界十一家列强同时宣战。这操作,在人类战争史上都相当炸裂。结果呢?人家八国联军没几天就从天津打到了北京城下。据说叫醒慈禧“天朝大梦”的,是一颗打偏了的流弹,直接落在了紫禁城里。 这下彻底慌了神。大太监李莲英连滚带爬地进来喊:“老佛爷,快跑吧!”于是,一场史上最狼狈的皇家“西狩”开始了。 慈禧带着光绪皇帝,换上汉人老百姓的粗布衣服,连指甲都剪了,深更半夜从神武门溜了出去。那叫一个惨,跑了好几天,连口干净水都喝不上。据说饿急了,只能嚼高粱杆解渴。等跑到河北怀来县,县令搜刮了全城,也就凑出几碗小米粥和咸菜。搁平时,这玩意儿喂狗,慈禧都嫌寒碜。可当时,她吃得比什么山珍海味都香。 就这么一路饥寒交迫地跑到了山西。山西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当时中国的“华尔街”,晋商的老家。跑到这儿,慈禧觉得安全了,腰杆也想直起来了,排场也想恢复了。可问题是,兜里没钱,比脸还干净。 她把算盘打到了晋商头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祁县的乔家。 慈禧派人传话,说要“借”十万两白银。 这话传到乔家,当家人乔致庸心里门儿清。这哪是借,这就是要。当时那光景,大清朝风雨飘摇,谁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这十万两白银,九成九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换做一般人,估计得愁得三天睡不着觉,想着怎么哭穷、怎么推脱。 但乔致庸是谁?那是把生意从关内做到俄罗斯的一代晋商巨擘。他的脑回路,跟一般人可不一样。 他不仅没推辞,反而扑通一声跪在慈禧派来的钦差面前,话说得那叫一个敞亮:“十万两哪里够?老佛爷蒙难,我乔家愿倾囊相助,三十万两也行!只是,草民有个不情之请。”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了。白送钱还嫌少? 钦差回去一说,慈禧也觉得新鲜。等乔致庸被领到面前,慈禧问他想要什么赏赐。乔致庸磕了个头,恭恭敬敬地说:“草民不要官爵,不要封地,更不敢要黄白之物。只求老佛爷能赏赐墨宝,为草民的院子题写四个字,便是我乔家世代的荣光。” 慈禧一听,乐了:“这有何难?” 她觉得这乔致..庸不仅懂事,还特别有眼光,知道给她这个落难太后最大的面子。当即命人取来文房四宝,大笔一挥,写下了四个大字——“福种琅嬛”。 琅嬛,是传说中神仙藏书的地方,意指福地洞天。这四个字,就是夸乔家是种下福气的神仙居所。 乔家花了十万两白银,就换来这四个字。很多人都觉得,乔致庸这笔买卖做得太亏了。但他们不知道,这四个字的分量,远超十万两黄金。 这事儿妙就妙在,它不是一笔交易,而是一份人情。 当时跟乔家一起“被借钱”的,还有太谷的曹家,曹家出的钱更多,有三十万两。慈禧为了还人情,赏了曹家一个法国进贡的黄金火车头钟,据说是乾隆爷的心爱之物,价值连城。 看起来,曹家得了实惠。但问题是,东西一给,钱货两讫,这人情就算还清了。以后你曹家是曹家,我慈禧是慈禧,咱俩没关系了。 乔家这招就高明多了。他没要任何实质性的财物,就要了几个字。这让慈禧觉得,乔家是在她最落魄的时候,真心实意地维护她的尊严,不图回报。这么一来,慈禧心里反而觉得欠了乔家一份大大的人情。 等慈禧回到北京,重新坐稳了江山,心里始终惦记着乔家的好。她是怎么“还债”的呢? 首先,官方业务直接倾斜。清政府当时有大量的官银需要从各地汇兑到京城,这在以前是官办的生意,利润高得吓人,但从不让商人插手。慈禧直接下旨,把这块肥肉的一部分划给了乔家的票号。光这一项业务,每年给乔家带来的利润,就不知道是多少个十万两了。 其次,这四个字成了一道“护身符”。老佛爷亲笔题写的匾额就挂在乔家大院的正堂上,金光闪闪。哪个地方官敢来找茬?哪个地痞流氓敢上门勒索?看到这块匾,就等于看到了慈禧的脸。这在那个乱世,简直是比一万个保镖还管用的“金字招牌”。 乔家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无形资产,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官府开绿灯,同行也得敬三分。 这就是乔致庸的过人之处。他看到的,从来不是眼前的一时得失。他投资的也不是一笔生意,而是投资“人”,投资时局,投资未来。 到了清末,很多晋商后代守着祖业,开始耽于享乐,失去了进取心。但乔致庸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明白,最大的风险,是看不清未来的风险;最高的回报,是投资在关键人物和关系上的回报。

0 阅读:858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