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食品在中国打不开销路?说实话,俄罗斯食品在中国市场碰壁,主要卡在饮食

丹青自由的翅膀 2025-09-19 12:53:37

为什么俄罗斯食品在中国打不开销路?说实话,俄罗斯食品在中国市场碰壁,主要卡在饮食习惯上。中国人吃饭讲究个鲜美均衡,口味偏清淡,不爱太重的调料。 就拿超市里常见的俄罗斯巧克力来说,打开一块咬下去,那股子甜劲儿能齁到嗓子眼里,跟咱们平时吃的甜度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这也难怪,俄罗斯天寒地冻的,人们需要高热量食物抵御严寒,糖果点心做得甜一点、油一点很正常,但咱们中国人现在讲究健康饮食,超市里的低糖食品销量一年比一年高,连奶茶都流行 "少糖"" 三分甜 " 了,这么甜的进口零食自然很难成为日常选择。 不光是甜,口感也是个大问题。就拿俄罗斯大列巴来说,网上评价两极分化得厉害。有人说它不甜、耐饿,减肥的时候吃正好;可也有人觉得它干巴巴的,咬起来费劲得很。 咱们中国人吃面包就喜欢松软带点甜味的,那种硬邦邦的大列巴,也就尝尝新鲜,很难天天当早餐吃。 还有俄罗斯的老奶粉,网上倒是卖得挺火,月销量轻松过万,可好多人买回来发现冲出来稀稀的,一点奶香味都没有。后来才知道,抽检的时候发现有些奶粉蛋白质含量连国标的零头都不到,这不是坑人吗? 更让人头疼的是市场上乱七八糟的情况。现在街上开了好多 "俄罗斯商品馆",里面摆满了印着俄文的食品,可仔细一看,好多都是国内代工的,根本不是真的进口货。 有个青岛的张先生就说,他之前买的俄罗斯大列巴,回家才发现是黑龙江产的,价格还比本地面包贵不少。这种事多了,大家自然就对俄罗斯食品没那么信任了。本来口味就不太适应,再遇上假冒伪劣产品,谁还愿意花钱买罪受呢? 说起来俄罗斯食品也不是没优点,比如他们的蜂蜜就挺好,纯度高,价格也实在,不少家庭都爱买。可为什么整体销量上不去呢?营销做得太差是重要原因。 咱们很少在电视上、地铁里看到俄罗斯食品的广告,人家企业在宣传上几乎没什么投入,消费者根本没机会了解这些产品。 虽然这两年也学着找中国网红直播卖货,在上海开了展厅,可比起日本、韩国那些食品品牌铺天盖地的广告,这点宣传力度实在不够看。 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不同种类的俄罗斯食品境遇大不相同。2024 年的数据显示,虽然整体进口额下降了,但大麦、小麦这些粮食的进口量却涨了不少,其中小麦进口更是增长了 151%。这说明咱们不是不接受俄罗斯食品,像这种能当主食、又符合健康潮流的产品,大家还是认的。 可那些糖果、巧克力就不行了,除了过年过节卖得好点,平时很少有人问津。就像紫皮糖,在年货市场上卖得火热,可平时在超市里,它的位置总在货架最底层,销量平平。 说到底,饮食这东西太讲究习惯了。俄罗斯食品带着浓浓的地域特色,甜也好、硬也罢,都是为了适应那边的气候和生活。 咱们中国人讲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吃东西早就形成了自己的偏好。现在大家又越来越重视健康,少油少糖成了新追求,这就跟俄罗斯食品的传统做法更拧巴了。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是没有转机。就像大列巴,现在有商家推出了切片的、更松软的版本,销量就比传统款好不少。 如果俄罗斯食品能多做些本土化调整,少点甜、少点油,再把宣传跟上,让大家真正了解这些产品的优点,说不定慢慢就能打开销路。毕竟好东西不怕没人识,关键是要找对方法,让俄罗斯食品真正融入咱们中国人的日常餐桌。

0 阅读:1
丹青自由的翅膀

丹青自由的翅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