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坑买家,现在坑卖家”,二手房中介以每天200元的价格雇人演“双簧”,让他们

用心的茂溪 2025-09-23 08:47:40

“以前坑买家,现在坑卖家”,二手房中介以每天200元的价格雇人演“双簧”,让他们假扮买房者去和房东砍价,按照统一的话术刻意挑剔房屋的缺点,然后用远低于市场的报价让房东心里崩溃,让房东认为房子再不出手还会降价,中介以此欺诈的方式成功收入数十套房源,老板每月狂赚50多万! “招兼职,轻松日赚200元!”上海,许多兼职信息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发布者要求简单:“年龄25-45岁,形象普通,会看房聊天即可。” 化名应聘的记者很快接到了第一单生意。在嘉定区一套二手房源里,某家的工作人员低声交代:“我们每天要带看15组客户,这是公司的指标。” 当被问到为何需要如此频繁看房,这位工作人员坦言:“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可以跟房东不断的压低价格,降低他们的心理预期。” 为防止穿帮,中介还特意指导:“尽量多讲房子优点,缺点只提1到2点,不然房东可能会怀疑你是演员。”简短的“培训”后,一场精心编排的压价大戏正式开演。 地产中介小张瞥了眼手机新消息,嘴角微微上扬:“又来一单,老规矩,装得像点。”他快速回复后,继续教新来的“演员”如何让房东主动降价。 “阿姨,您这房子地段是好,但户型有点过时了。”穿着朴素衬衫的年轻人故作认真地皱起眉头,指着客厅墙面上一处几乎看不见的痕迹:“你看这里,是不是有点渗水?” 站在一旁的房东李女士心头一紧,连忙解释:“那是孩子不小心碰到的,绝对没有渗水问题。”她没注意到,此时站在年轻人身后的中介小王悄悄使了个眼色。 这是本月第15批“客户”,每次看房后,价格就被压得更低一些。李女士不知道,这些看似真诚的买家,不过是中介每天花200元雇来的演员。 中介公司不仅雇佣临时演员扮演看房客,还精心设计了完整的剧本。一位中介老板在内部会议中透露:“一个月收了50套房子,50万肯定能赚到。” 另一家中介公司安排了一个更为直接的任务:参与一场真实的砍价谈判。挂牌价339万的房子,中介给出的指导价却令人咋舌:“从280万开始报,最高不超过285万。” 这相当于直接砍价近60万!当这个价格从“买家”口中说出时,房东瞬间情绪激动:“从今年5月份开始挂的,才几个月,我不可能降这么多,菜市场菜价也不能这么降。要是这么说的话,我就走了,我真的很生气!” 眼看场面即将失控,中介立即拉着演员出去“密谋”,让其假装打电话跟“家人”商量。回来后勉强“加价”到286万,房东依然无法接受。 在另一场更为激烈的砍价中,一位房东在538万的挂牌价上一路狂降,最终眼泛泪花地报出了510万的价格。这位中年男士声音哽咽:“这个价格已经比我买的时候还低了,要不是急着用钱……” 某房产中介还说出了雇佣演员的另一个目的:“如果让买家直接跟房东谈,万一谈崩了,买家可能就不再考虑这套房了。”“我们让演员去谈,可以预演一下,看看买卖双方差距多大,这样我们心里就有数了。” 完成所有任务后,中介给了演员200元报酬,并坦言他们的老板通过这种变相压价的方式,每个月都能赚不少钱。 某专业人士指出:中介的这种操作实际上是在制造房东的焦虑,“这就相当给房东洗脑了,给他们施加压力,让他们觉得如果不降价,房子就卖不出去。” 律师则认为,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这种套路已经涉嫌民事欺诈。因为“你让当事人陷入一种错误的意识,进行了错误的决策,这是违背交易诚信的。”而涉嫌民事欺诈的交易合同,卖家也是可以申请撤销的,中介费也需要退还。 中介公司里,老板正在计算本月收入:“一个月收了10套房子,50万肯定能赚到。”而另一边,那位被砍价60万的房东依然空守着房子,等待下一个“真实”的买家。 街角房产中介的玻璃门上,依旧贴着密密麻麻的房源信息。只是现在,每个进出的“客户”都让人心生疑问:这次是真实的购房者,还是又一位每天价值200元的演员?各位请擦亮眼睛!

0 阅读:79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2

用户10xxx42

3
2025-09-23 09:51

太平洋房屋这种垃圾中介最喜欢干[滑稽笑]

用心的茂溪

用心的茂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