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24日电,日本首相候选人高市早苗称,日本央行决定货币政策的手段。目前的通胀主要是由进口成本驱动的,因此可以定义为成本推动型通胀。 高市早苗这番话试图给日本当下的通胀现象贴上“成本推动”标签,却巧妙回避了问题的核心。这种通胀根本不是经济健康、需求旺盛的表现,完全是外部压力挤压出来的。看看我们身边,进口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飙升,日元汇率跌跌不休,导致企业成本居高不下,最终只能把压力转嫁给消费者。东京都23区5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6%,其中食品价格涨幅尤为扎眼,普通家庭明显感到钱包越来越瘪。 日本央行目前的处境可谓进退两难。一方面,他们刚刚宣布维持0.5%的政策利率不变,这是连续第五次按兵不动;另一方面,央行又计划出售其持有的ETF资产,试图为货币政策正常化铺路。这种小心翼翼的操作背后,是对经济复苏乏力的担忧。日本第一季度经济出现萎缩,美国关税政策又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即使想加息,也不得不慎之又慎。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日本经济积弊已久。政府债务占GDP比例突破234%,老龄化社会拖累消费活力,这些结构性问题不是简单调整货币政策就能解决的。前期“安倍经济学”下的大量宽松货币投放,加上岸田政府模仿拜登的大规模财政补贴,虽然意图刺激经济,但部分资金可能沉淀为储蓄而非进入消费,其效果与副作用仍在显现。 高市早苗作为政治人物,其表态也值得玩味。她曾公开批评央行加息是“愚蠢决定”,如今改口称尊重央行独立性,态度软化明显带有政治考量。随着自民党党魁选举临近,她需要在刺激经济和控制通胀之间找到平衡点,但这条钢丝并不好走。 日本这场通胀困局,表面看是输入性成本压力,实则暴露了其经济结构的脆弱性。单纯依赖央行货币政策调整,恐怕难以根治痼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财联社9月24日电,日本首相候选人高市早苗称,日本央行决定货币政策的手段。目前的
沫栀世界
2025-09-25 16:58: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