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双料学霸李永乐,毕业后两次面试被名企拒绝,转身到北京人大附中应聘物理老师,校长看到桌上厚厚的简历,问道:“你这个高材生,为何甘愿到我们这里当老师,我怕留不住你这条大鱼呀!”没想到李永乐的一句话回答,却让校长哭笑不得。 时间要往回拨到2009年,北京。 那年李永乐刚从清华研究生毕业,手里拿着北大物理和经济双学位,还有清华电子工程硕士,怎么看都是顶配选手。 可他不是一毕业就奔名企、进投行,而是先连着吃了两次闭门羹。 第一场面试就挺离谱。去的是某全球知名电子公司,前面聊得都挺顺,HR也频频点头,直到问到加班态度。 李永乐一脸认真地说:“我不接受没完没了的加班。”对面瞬间变脸,后面也没音信了。 第二次更离谱。一家金融公司,面试官问他炒股票经验,他实话实说:“我也不太懂,就是有时候瞎买点。” 这话一出,对方脸上的笑容就僵住了。几天后,果不其然,石沉大海。 可问题来了,李永乐这学历、这履历,怎么就混成了求职“失败户”? 家里人也急了,尤其是他爸,一辈子教物理的中学老师。 老爷子看着儿子犯愁,没说大道理,只扔了一句:“你口才好,又懂教学,不如回来教书,别折腾了。” 这句话像根针,一下扎进了李永乐心里。他想了好几天,最后拎着一摞简历去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校长一见他简历,心里咯噔一下:这人不是来走错门的吧? 北大、清华、竞赛冠军、双学位……哪哪都写着“我是天之骄子”。 他忍不住问:“你这条件,怎么想着来我们这当老师?” 李永乐笑了笑,说:“我就想讲讲物理,别的我真不感兴趣。” 校长又问他:“你不怕工资低?我们这才4000块一个月,活儿还多。” 他回答得特别踏实:“我来是为了教学生,不是为了赚钱。” 这话说得校长哭笑不得,一时不知道是该感动还是该担心他干不长。 可干着干着,李永乐就干出了花。课堂上,他不用PPT,不念教材,就拿一根粉笔,三言两语就能把抽象的物理概念说得明明白白。 公交车急刹车讲惯性,烧水壶讲热传导,连血氧仪的工作原理都能串起生物和物理知识。 学生们爱听他讲课,老师们爱看他上课。十几年下来,他带出的学生里,300多个考进了清华北大,20多个拿了物理竞赛奖。 但李永乐不光活跃在三尺讲台。2014年起,他开始录制微课视频,最开始是给学生补课用的。后来,他随手发到网上,没想到火了。 2017年,《闰年是怎么回事》这个视频突然被平台推了上去,一下子播放量破了2000万。从那以后,李永乐成了“网红老师”。 可你要是以为他靠这个赚钱,那就错了。他自己说得很清楚:“我不是靠这个吃饭,我就是觉得有些事,应该让更多人知道。我不生产知识,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他的视频风格极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开头总是那句:“最近有个小朋友问我……”但内容一点不简单。 从世界杯的电梯球讲到牛顿力学,从《流浪地球》讲到洛希极限,从高考概率到病毒传播原理,他总能用最平实的语言,把最复杂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 到2023年,李永乐的视频播放量已经突破数十亿,全网粉丝数千万,成了学生、家长、老师都在看的“宝藏老师”。 有媒体问他:“你火成这样,收入得翻倍了吧?” 他笑着摇头:“我还是那点工资。教育的价值,不该被算法定价。” 也有人质疑他“不务正业”,一个老师天天拍视频,不教书了吗? 他也不争辩,就拿出自己的课表,说:“你自己看,我每节课都没落下。视频是我的爱好,讲台才是我的岗位。” 他还当上了北京市政协委员,提出要改善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的宣传和资源分配问题。还参与“科技教育乡村行”,把知识带进了偏远山区。 说到底,李永乐不是“脱离教育”的人。他是那个一直在用自己方式,把教育这件事,做得更大、更远、更深的人。 再说回最初的那个场景,人大附中校长看着他那厚厚一摞简历,忍不住问:“你这大鱼,怎么就甘愿来我们这小池塘?” 李永乐边笑边说:“我就想找个地方,好好讲讲物理,不用加班,也不用炒股。” 校长听完,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行,我信你这一回。” 这事过去十几年了,李永乐还在讲台上,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讲着他最爱的物理。 他没去大公司,也没炒股票,更没赚快钱。他赚的是学生的眼睛发亮,是网友的视频点赞,是一个老师该有的尊严和温度。 这世界,总得有人慢下来,做点看起来“不划算”的事。李永乐就是那个愿意慢下来的人。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表妹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本科生,今年毕业没找到合适工作,现
【14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