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发现不对劲了,除了稀土以外,中国手里还有一张王牌没用,那就是美国的医药供应链,尤其是救命药的原料,几乎全都来自中国,一旦中国开始管控,后果不敢想象。 最近几个月,美国媒体开始密集报道一个老问题,但现在听起来格外刺耳:美国人吃的基本药,很多关键原料都捏在中国手里。不是新鲜事儿,早几年就有人提过,但2025年这形势一变,特朗普又上台,关税大棒挥得欢,大家才真正坐不住。想想看,感冒发烧的布洛芬、退烧的对乙酰氨基酚、手术用的肝素,这些日常救命货,原料大头都从中国进口。要是中国真卡一下,美国药店货架空了,医院怎么办?老百姓看病钱包得瘪多少?这不是科幻,是实打实的供应链隐患。 先说数据吧,别光说不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2025年的报告摆在那儿,注册生产活性药物成分(API)的设施里,中国占了20%,从2010年翻倍增长。抗生素这块更狠,美国近90%的API靠中国造,阿莫西林原料80%出自中国工厂,头孢唑林90%,布洛芬95%,对乙酰氨基酚70%。肝素呢?每年1200万住院患者离不开它,原料50%到70%从中国猪肠黏膜提炼。连印度这个仿制药老大,也得从中国进口70%的抗生素原料。2020年疫情那会儿,印度工厂一停,全靠中国补窟窿,美国医院才没彻底断货。2025年这数据没降反升,中国API出口份额从2002年的9%窜到2021年的44.5%,全球抗生素链条基本被它主导。 为啥美国这么依赖?说白了,成本和规模。中国工厂效率高,劳动力便宜,原料价只有美国本土的三分之一,人力成本不足八分之一。建个厂在美国,得砸几十亿美元,FDA审批拖5到10年,药价直接翻三倍。药企高管们在国会听证会上直摇头,说这不是闹着玩的。结果呢?美国本土API制造商只剩9%,印度44%,中国22%。全球没人能一下顶上中国的体量,低价稳供三板斧。美国想找备胎,欧洲贵,印度不稳,东南亚规模小。2024年印度布洛芬厂出质量毛病,美国只能更死磕中国供应。 特朗普这回上台,制药政策又成焦点。他一贯爱关税,2025年5月签行政令建战略API储备,7月推“最惠国”定价,跟海外药价挂钩,9月直接威胁对进口品牌药收100%关税,除非药企在美国建厂。10月1日这关税本该落地,结果延迟了,因为跟辉瑞谈成了deal,辉瑞投钱扩建美国产能,换来三年豁免,还上线TrumpRx网站卖折扣药。其他巨头像礼来也跟进,砸钱本土化,但审批一拖,工厂开工半年后才动。4月美国对华进口加245%关税,包括原料,医院采购部门急眼了。专家估算,关税一落实,药价得涨,短缺风险直线上升。约翰霍普金斯的研究说,泛型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本来就靠中印低成本,现在关税一压,通胀和缺货双管齐下。 中国这边呢?没急着反击。2025年2月,抗生素原料出口审批从一周拉到一个月,美国药企就慌了。纽约医院调整方案,推迟手术,库存警报拉响。要是真限出口,美国现有药撑不过一个月,退烧药、抗生素、手术药全线告急。布鲁金斯学会7月的报告直指,这暴露了美国供应链对中国的脆弱,神话是“中国随时卡脖子”,现实是美国自己把命门递过去。想想疫情,印度一封锁,中国原料救场;现在贸易战升级,中国出口限制一出,美国医院就得改治疗流程。 这牌中国为啥不打?药品不是普通货,关人命。切断供应,美国老百姓先遭殃:术后感染没抗生素,癌症没化疗,手术风险爆表。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中国不会干。话说回来,这存在本身就是威慑。美国越想脱钩,越发现脱不掉。重建链条,成本高时间长,药企不乐意,老百姓更咽不下药价翻倍。AHA5月给参议院的声明说,美国30%的API从中国来,关税豁免得赶紧批,不然医疗供应链崩盘。 国际上,这事儿闹得挺大。美中贸易战本就剑拔弩张,制药成新战场。中国回应克制,但也推自家API产业,2025年市场从159亿刀长到2030年的233亿。印度想抢饭碗,可原料还得靠中国。欧盟也警铃大作,担心全球链条一断,欧洲药价跟着水涨船高。CNN6月报道,特朗普关税威胁把中国在全球药链的紧握曝光无遗,美国依赖不是一天养成,早年外包追低成本,现在后悔也晚。
美媒发现不对劲了,除了稀土以外,中国手里还有一张王牌没用,那就是美国的医药供应链
淙淙谈历史故事
2025-10-03 22:46: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