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硬要卖中方30只白鲸,原因令人啼笑皆非,凭啥中方一定会买单? 这事儿说起

裂谷长河娱乐 2025-10-04 22:45:25

加拿大硬要卖中方30只白鲸,原因令人啼笑皆非,凭啥中方一定会买单? 这事儿说起来挺闹心的,加拿大一个叫马林兰的海洋公园,正为手里那30头白鲸发愁。公园位于尼亚加拉瀑布附近,本来是旅游热点,可这些年资金链断裂,运营得捉襟见肘。结果他们瞄准了中国广东的长隆海洋王国,想把这些白鲸打包卖过去,换点钱救急。谁知加拿大渔业部长乔安妮·汤普森直接一口回绝,不批出口许可。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说是为了动物福利,可实际情况呢?公园要是卖不掉,这些白鲸很可能面临安乐死。这不就成了进退两难的局面?更绝的是,加拿大那边还觉得中国买家铁定会接盘,这逻辑听着就让人挠头。 先说说马林兰公园的底细。这地方从上世纪70年代开张,主打海洋动物表演,巅峰时游客挤破头。可近几年,疫情一闹,游客锐减,债务越滚越大。联邦政府2019年就颁布禁令,不许再进口新鲸鱼表演,但现有动物还能留着。问题是,公园的设施老化严重,水池面积小,维生系统跟不上。自2019年起,这里死了20头鲸鱼,其中19头白鲸和1头虎鲸。官方报告显示,这些死亡多因感染、压力过大或器官衰竭。公园占地才一英亩左右,30头白鲸挤在那儿,空间局促,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兽医记录过多次病例,鲸鱼皮肤划伤、呼吸道问题频发。公园老板约翰·霍林杰公开承认,运营成本高企,饲料、医疗开销每月上百万加元。要不是卖鲸鱼这笔交易,他们早撑不住了。 卖给长隆的计划,本来是公园的救命稻草。长隆海洋王国在珠海横琴,规模大,技术牛。他们的展池能容纳2.9万吨海水,维生系统处理5.3万立方米水体,用紫外线过滤、恒氧泵模拟自然洋流。兽医团队齐全,有专用康复区。长隆过去几年从俄罗斯买过白鲸,管理经验丰富,动物存活率高。公园报价据说上千万美元,这笔钱够他们还债、重修设施。运输方案也想好了,用特制货机,鲸鱼裹泡沫垫,配氧气管,飞珠海全程监控。可部长汤普森一看申请,就摇头。她上任才半年,本是护士出身,转行政界后主打海岸社区议题。2025年3月刚当上渔业部长,就卡了这事儿。她的表态很直白:批准等于让鲸鱼继续圈养表演,这违背良心。白鲸该在海洋自由游,不是给人当娱乐道具。 这拒绝听着高大上,可落地就露馅了。公园没钱续命,鲸鱼的日子更难过。联邦禁令虽禁进口,但没强制关停现有设施。结果马林兰成了“养老院”,动物福利组织天天盯着,投诉堆成山。汤普森的决定,表面护动物,实际把球踢回公园自己。安大略省长道格·福特忍不住跳脚,说联邦得为鲸鱼下场负责。要是真安乐死,舆论炸锅不说,国际形象也砸。福特是保守派,地方利益优先,他公开批评渥太华官僚主义,拖累本地经济。马林兰雇了几百人,周边旅游链条长,关门波及面广。公园律师已递紧急资金申请,求政府补贴或接管,可渥太华没松口。 话说回来,加拿大为啥认定中国一定会买单?这假设从哪儿来的?长隆确实有实力,过去买过类似动物,设施达标国际标准。可国际贸易不是儿戏,得过CITES公约审核,证明接收方能保障动物福利。中国海关和林业局管得严,进口活体动物需层层把关。长隆的申请材料齐全,强调非表演用途,主打教育展示。可加拿大单方面卡壳,就觉得中方铁板钉钉?这不免有点自以为是。说白了,事件核心在加拿大内耗:动物权益 vs. 经济压力。汤普森的立场迎合了环保派,动物正义组织欢呼雀跃,说这是对圈养业的打击。可公园方反击,说拒绝等于间接判死刑。20头鲸鱼已死,剩30头若散伙,兽医得一个个注射镇静剂,过程残酷。 从国际看,这事儿反映加拿大政策的两面性。2019年禁令是进步,响应全球反圈养浪潮,像黑鱼纪录片后美国海豚馆关停。可执行起来,遗留问题一大堆。马林兰不是孤例,全球类似公园转型难,动物安置成难题。中国长隆被加拿大媒体贴标签,说是“表演工厂”,可实际他们投资重,存活率高于许多西方设施。长隆从俄罗斯买鲸时,也遭西方批评,但动物适应后,健康指标正常。这次交易若成,能给鲸鱼更大空间,长隆池子深广,模拟北极环境。反观马林兰,鲸鱼天天在浅池转圈,压力荷尔蒙飙升。加拿大拒批,等于承认自家管不好,还不让别人接手。

0 阅读:111

猜你喜欢

裂谷长河娱乐

裂谷长河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