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抛美债,我抛中债!外资纷纷减持中国债,大量资金流向美国?中美贸易战仍未尘埃落定之下,外资却用“弃中投美”公然表明了自身对于中美未来前景的立场态度。 2025年7月,美国财政部扔出一堆数字,外国投资者手里攥着的美债总量直接飙到9.159万亿美元,创了历史新高。这数字听着就牛气,日本加了38亿美元,英国更猛,足足多出413亿美元,持仓直奔8993亿美元。中国这边呢?减持了257亿美元,剩下7307亿美元的规模,愣是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这已经是今年第四次减持了,加拿大和印度也跟着减,分别甩掉57.1亿和7.7亿美元。乍一看,外资好像在用脚投票,抛中国债买美债,大笔资金涌向美国那边。 可别急着下结论,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转头看中国债券市场,境外机构的手也松了。8月份,他们持有的银行间债券规模缩水1000亿元人民币,总量落到3.83万亿元,只占市场2.3%。主权债券更惨,连续第三个月往下掉,8月剩2.01万亿元,2021年1月以来最低。7月那会儿,减持规模高达3039亿元,单月最大纪录。收益率这玩意儿是关键,美国国债的回报率稳稳压过中国债,投资者哪能不心动?尤其是贸易摩擦还没消停,谁敢把鸡蛋全搁一个篮子? 中美贸易战这出戏,2025年演得更热闹。4月2日,特朗普一拍桌子,对全球进口商品来10%基准关税,对中国直接上34%,9日生效。中国财政部不含糊,马上回击,加征84%关税给美国货,本来是34%的。欧盟也掺和进来,计划加税。市场当时慌了神,全球供应链抖三抖。5月12日,总算有点眉目,日内瓦经贸会谈签联合声明,美国把对华关税从125%降到10%,中国相应调整,暂停24%的部分90天,保留基线10%。这协议听着像喘口气,但核心问题没动摇,知识产权、补贴啥的还搁那儿。9月30日,国会山听证会,贸易顾问直言55%关税成常态,双边让步还得磨。10月3日,休战又延长到11月初,赶上节日进口高峰,总算没让货物流得太堵。 外资这帮家伙,精着呢。抛中国债的同时,没全押美国。9月份,净流入中国股市的资金达到46亿美元,摩根士丹利报告说,这是2024年11月来单月最高。被动基金带头冲,52亿美元进场,主动基金小幅出6亿。沪深300指数从4月低点反弹超25%,外资通过沪港通渠道砸钱,9月交易额涨30%。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5月6月俩月就188亿。彭博数据到9月19日当周,新兴市场ETF里,中国香港内地股票债券产品吸金最多。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邹澜在香港论坛上提,人民币债券收益率相对高位,吸引力还在。 这现象说白了,就是投资者在玩平衡木。贸易战不确定性高,关税随时可能反弹,谁也不想站队太死。减持中国债,图的是美债的安全边际和更高收益,但股市机会大,科技股、AI云计算板块预计增长60%,外资自然分流一部分。8月抛售国债规模是7月的五分之一,减速了。全球资金配置中国资产的势头没断,6月末境外机构持债总量近4.28万亿元。华泰证券研报显示,9月4到10日,主动外资净流入1.1亿元,连续四周进账。银河证券统计,二季度外资调研频次升,QFII持仓增长。 从大格局看,这不光是中美俩国的事儿。特朗普的关税战,本意护美国制造业,可全球都跟着遭殃。大豆农民出口受阻,仓库堆货;中国出口商转战东南亚,供应链重塑。外国直接投资上半年下滑13.2%,但中国债券市场份额稳全球第二,超25万亿美元。外资减持债券不等于不看好中国,股市反弹就是证据。摩根士丹利点出,今年以来外资长仓基金累计流入超60亿美元。彭博社觉得,这势头还能续,外围利好不断。
美国打压成功?中国GDP降至美国的59%?全球老二的崛起被打断?2024年中国G
【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