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国! 国庆第一天,不少人还在朋友圈晒着旅行照片、家宴美食,安徽合肥科学岛却悄悄传出了让整个科技圈都振奋的捷报。 我国 “人造太阳” 工程里,号称 “定海神针” 的 BEST 装置巨型钢铁底座,稳稳落在了预定位置上。这一下,标志着咱们朝 “人造太阳” 实用化的目标,正式踩下了加速踏板。 可能有人对着 “BEST 装置”“人造太阳” 这些词有点懵,先掰扯清楚:所谓 “人造太阳”,其实就是模仿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搞 “核聚变反应”。 太阳靠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释放能量,咱们的 “人造太阳” 就想在地球上复刻这个过程,而且还得控制住 —— 毕竟那可是几亿摄氏度的高温,要是没搂住,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次落位的这个钢铁底座,就是管 “搂住” 的关键之一。这玩意儿可不是普通的钢铁疙瘩,光重量就有 400 吨,差不多相当于 300 辆家用轿车叠在一起。 直径更是达到 18 米,比标准篮球场的宽度还多出近 3 米。 你想想,这么个庞然大物,要安在科学岛的实验厂房里,还得精准到位,难度可不比在针尖上跳舞小。 全球都在盯着 “人造太阳” 这块香饽饽,比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集结了欧盟、美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力量,从 2007 年就开始建,现在还没完全完工。 而咱们的 BEST 装置,从设计方案敲定到今天底座落位,前后也就几年时间,这个速度在全球范围内都算顶尖的。 这不是说别人不行,而是咱们在核聚变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工业能力,已经到了能 “加速跑” 的阶段 —— 比如之前 EAST 积累的等离子体控制技术、真空室制造工艺,都直接用到了 BEST 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为啥大家都这么拼?因为核聚变是真的 “终极能源”。 它用的原料是氘和氚,氘在海水中一捞一大把,1 升海水里的氘聚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 300 升汽油。 氚虽然少点,但可以用锂来造,我国的锂资源储量占全球近 10%,完全够支撑。 反观现在,咱们每年还得进口不少石油、天然气,2023 年石油进口依存度还在 70% 以上,国际油价一波动,国内的运输、化工行业都得跟着受影响。 要是核聚变发电能实现,别说几百年,人类用几亿年都没问题,这才是真正的能源安全 —— 不用看别人脸色,自己的能源自己说了算。 而且这事儿还得靠自己。之前搞高端装备,有些精密部件、特种材料得从国外买,人家说涨价就涨价,说断供就断供。 但这次 BEST 的底座,从特种钢材的冶炼,到巨型铸件的成型,再到最后的精准吊装,全是咱们国内团队搞定的。 这还不算完,BEST 项目还像个 “技术孵化器”。 参与底座制造的企业,把特种钢的冶炼技术用到了航空航天领域,现在卫星上的某些耐高温部件,用的就是同款技术。 负责测量的团队,把激光定位技术优化后,用到了高铁轨道铺设上,让轨道的平顺度又提高了一个档次。 一个大项目带动一串产业升级,这才是科技发展的 “连锁反应”—— 不是只盯着一个项目干,而是把项目里的技术拆解开,用到更多领域,让整个产业链都跟着变强。 国庆的热闹劲儿还没过去,科学岛的这个捷报就像一份特殊的 “国庆礼物”。 它不像烟花那样绚烂夺目,却藏着咱们国家未来的底气。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的现场报道
厉害了我的国! 国庆第一天,不少人还在朋友圈晒着旅行照片、家宴美食,安徽合肥科
小茹吖
2025-10-05 20:48:22
0
阅读:38
碧海蓝天
全面发展,不断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