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公开表示德黑兰已经不适合当首都,提出迁都到波斯湾沿岸,这是几十年来伊朗政坛最重的一句话。 这是被逼出来的战略抉择。 德黑兰撑不住了。 地下水几乎抽干,地面塌陷越来越严重,污染超标,空气糟糕,地震隐患不断。 城市人太多,基础设施老化,什么都顶不住。 不换地方,整个国家未来可能要被这个城市拖垮。 所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10月2日访问南部霍尔木兹甘省时直接宣布,他已经正式向哈梅内伊提出建议,要求把首都迁到波斯湾沿岸。 他说迁都已经不是“选不选”的问题,而是“非迁不可”。 这件事震动不小。 因为迁都是伊朗几十年都没敢碰的事情。 以前也有人提过,比如2010年前后伊朗议会就有过方案,但每次都不了了之。 这次不一样。 总统亲自说了,而且还在实地考察时讲出来。 背后说明问题真到了生死关口。 德黑兰这座城市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 城市人口超过1500万,占全国近五分之一。 靠山不靠海,水全靠抽。 结果几十年下来,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面出现大面积下陷。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2023年的数据,德黑兰部分地区年下沉速率达到25厘米。 联合国专家早就警告过,这种塌陷可能无法逆转,整个城市基础结构面临系统性风险。 这还只是环境。 城市结构也崩得差不多了。 政府部门、军方机构、媒体大学都堆在德黑兰。 堵车严重,污染吓人,房价失控,能用的地没多少。 资源全向这一个城市集中,其他地方发展受限。 这不是可持续模式,是灾难预兆。 伊朗政府早就知道这个问题。 但没人真敢动迁都。 因为太难。 人口多、机构重、成本高,哪一步都得付出代价。 这次佩泽希齐扬敢说,说明两件事。 第一,德黑兰真不能再拖。 第二,他想在政坛做一件大事。 从地图看,总统没点错。 波斯湾沿岸才是伊朗真正的出海口。 有港口,有能源,有海水淡化潜力,靠近国际航道,空间大得多。 从国家发展角度讲,向南看、向海走,是更现代化的战略。 德黑兰的问题不是换几个管道能解决的。 它是模式本身出了错。 这个国家长期以来就是内陆思维。 资源控制、城市结构、战略部署,全都围着德黑兰转。 海岸线几千公里,却开发极少。 佩泽希齐扬的提议等于打破旧地图,重新画格局。 从资源分布看,这叫再平衡。 从政治逻辑看,这叫去中心化。 从国家安全看,这叫风险转移。 而从发展角度看,这是放眼未来。 当然,也不能把迁都看得太轻松。 现在伊朗经济不景气,货币贬值,通胀高企,年轻人失业多,外资进不来,财政紧张。 这个时候要搞全国级大工程,肯定会被骂“脱离群众”。 尤其是建新首都,不是修一两条路,而是建一个完整城市,行政、军事、教育、住宅、产业全都得配套。 那是几十年工程,花上千亿美元都不夸张。 从过去经验看,其他国家迁都都没那么快。 韩国搞世宗市用了二十年。 埃及迁都到沙漠,耗资巨大还没彻底完成。 印尼首都搬到婆罗洲,光是环境评估就拖了几年。 伊朗能不能搞起来,要看几个关键。 一是最高领袖同意不同意。 二是军方态度。 三是财政安排。 四是社会能不能接受。 总统说得再响,没人配合也没用。 无论怎么说,这一步说出来了就不能收回。 说收回,那叫战略动摇。 说坚持,那就是全局调整。 国家到了一定阶段,必须敢改。 德黑兰不是不能当首都,而是不能永远当。 问题不是一个城市能撑多久,而是一个国家要不要赌未来。 这件事里,佩泽希齐扬做了个很像国家工程师的判断。 他说话不一定能马上落地,提出方向就是价值。 伊朗要在波斯湾站稳脚,得有城市、有资源、有政策、有信心。 德黑兰已经成不了那个跳板。 迁都不是一场豪赌,是一步补救。 谁不动,就等着慢性衰败。 谁敢动,就有翻盘可能。 历史不是听话的,得靠行动拽回来。 佩泽希齐扬没说迁哪儿,没说什么时候迁。 只要这话说了,迁都就成了倒计时。 谁想继续围着德黑兰转,那是没看清伊朗的病根在哪儿。 谁能把首都放到靠海的城市,那就等于把国家拉回国际舞台。 未来能不能活,不看谁喊得响,看谁改得动。 参考信息: 伊朗总统称拟将首都从德黑兰迁至波斯湾沿岸·环球时报·2025-10-03
沙特之后,伊朗也坐不住了,绕开巴铁直接找中方求购军火,点名要一款明星武器沙特与巴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