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变“赖学”? ​广州这名尼日利亚小伙的操作令人咋舌!拿着学生签证整整八年,三

军师 2025-10-09 23:08:23

留学变“赖学”? ​广州这名尼日利亚小伙的操作令人咋舌!拿着学生签证整整八年,三次更换专业却始终无法毕业,如今签证到期竟偷偷在外贸公司打工,日赚五百元。 ​这种把留学当长期饭票的行为,简直是对我国教育资源的赤裸裸浪费。更让人心寒的是,某些高校为了所谓的国际化指标,对这类“学混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们占用着本该属于真心求学者的名额。当善意被滥用,当规则被践踏,我们是否该反思:国际化不是数字游戏,教育质量远比招生数量更重要? 咱先掰扯掰扯这“八年留学”有多离谱。正常情况下,本科四年就能毕业,就算读个硕士加博士,满打满算也用不了八年。这尼日利亚小伙倒好,拿着学生签证在国内待了快一个“抗战周期”,换专业跟换手机壳似的,三次折腾下来连毕业证的边都没摸着,转头就揣着过期签证去外贸公司挣现钱,一天五百块,日子过得比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滋润。你说这是留学?分明是把中国的留学政策当成了“免费签证+长期居留卡”,把高校的教室和宿舍当成了不用交房租的“临时落脚点”。 更让人窝火的是,这事儿绝不是他一个人能“演”这么久的。他能在学校里混八年,换专业不被清退、签证到期没人管,背后一定有学校的“默许”在撑腰。现在不少高校为了冲“国际化排名”,把“留学生数量”当成了硬指标——管你是不是真来学知识,只要能把人招进来,凑够数字装点门面就行。我之前听某高校的辅导员吐槽,他们学校对留学生的考核标准能“水”到什么程度?本土学生毕业论文查重率得控制在15%以内,留学生能放宽到30%;本土学生答辩卡得严,留学生只要开口说几句中文,老师就忙着点头说“通过”。你说这哪是办教育?分明是在拿“中国教育”的招牌当儿戏,把学术尊严往地上扔。 可这些高校没琢磨过,这种“放水”的后果有多糟。首先被坑的是真心求学的人——国内多少学生挤破头想进好专业,多少外国留学生抱着对中医、汉语、中国工程技术的敬畏来深造,结果名额被这些“混子”占了,实验室工位、图书馆座位被他们浪费了。其次是中国教育的口碑被砸了——以后国外企业、高校看到“中国留学经历”,会不会先皱眉头:“这人是不是混毕业的?”那些熬夜写论文、跟着导师做实验的留学生,反而要跟着背黑锅。最关键的是规则被践踏了——学生签证的初衷是“学术交流”,不是“打工跳板”,现在有人把善意当漏洞钻,以后真正想来学习的外国人,可能要面临更严的签证审核,无辜受牵连。 还有个疑问没人提:八年时间,学校就没发现他没心思学习?签证到期了,相关部门就没收到提醒?按规定,留学生换专业要走审批流程,签证到期前学校得提前报备,可这小伙一路“绿灯”,连个预警都没有。这就像家里的窗户没关,小偷进来偷东西,主人却躺在床上装睡,最后还怪小偷太胆大——到底是小偷的问题,还是监管的漏洞更大? 其实大家都懂,“国际化”从来不是凑数字。不是说校园里多了几种外语,就是“国际化”;也不是说留学生数量排到全国前几,学校就“上档次”。真正的国际化,是让中国学生能跟外国同学平等讨论学术,是让中国的技术和文化能通过留学生传到海外,是双方都能从交流里学到真东西。可现在有些高校把路走偏了,为了表面的光鲜,丢了教育的本质,这才是最让人可惜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军师

军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