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不收费,最后还能盈利,可中国的高速要收费,反而还亏欠,8年时间足足有6万亿的亏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从2013到2020年这8年,高速累计亏空确实近6万亿,但这亏空里藏着两大块硬成本。 第一是建设投入的“天文数字”,中国高速不是修在平地上的,西部山区架桥挖隧道,成本能比平原高两三倍,西藏那曲至拉萨的高速,每公里造价直奔1.5亿,光冻土处理的技术成本就占了三成。 到2023年底,中国高速里程已经突破18万公里,比美国多了一倍还多,其中近一半是近十年新建的,这种“跨越式建设”必然伴随大规模投入。 第二是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债务利息,到2024年底,全国高速债务余额已经冲到7.8万亿,一年光利息就得还4000亿,相当于当年通行费总收入的85%,等于收的钱一大半都给银行交了利息。 更关键的是,中国高速不是只建在车流量大的赚钱路段,新疆、青海那些偏远地区,就算一年没多少车,该建还得建,这是国家战略,是公共服务,不能光算经济账。 就像9月刚免费的四川成绵高速,之前每年能收3.2亿通行费,但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拉动区域经济,还是依法终止了超期收费,这背后是地方财政每年补上3.2亿养护缺口,这种“让利”能不算在“亏空”里吗? 再看美国高速“免费盈利”的套路,其实全是障眼法,首先美国高速根本不是全免费,州际高速里藏着不少收费路段,所谓的“免费”,本质是靠燃油税“暗箱缴费”。 美国纽约州2025年的燃油税标准写得明明白白,汽油每加仑收16.5美分,柴油14.75美分,这笔钱直接进了联邦公路信托基金,今年9月该基金的公路账户余额还有710亿美元。 但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的数据显示,2024年这个基金已经亏了13.5亿美元,预计2034年缺口要扩大到37亿美元,所谓的“盈利”纯属无稽之谈。 更重要的是美国高速早就过了“还债期”,他们的州际高速网主要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7.7万公里的路网到1992年就基本建成了,建设成本早摊销完了,现在花的主要是维护费。 而咱们2023年刚通车的京雄高速,光智能化建设就砸了20亿,还在还贷款利息的高峰期,两者根本不在一个发展阶段。 有人说美国高速使用率高所以“划算”,可中国2023年高速货运量,占社会货运总量的29%,要是没有这些高速,快递能这么快?农产品能及时运进城?西部的矿产能拉出来吗? 这些看不见的收益,可比收的过路费值钱多了。 最关键的是,中美两国的国情压根不一样,用美国的尺子量中国的路,本身就是错的。 美国1956年搞州际高速时,汽车工业已经很成熟,人口密度低,路网规划相对简单,成本自然低。 反观中国,则是改革开放后城市化飞速推进,14亿人对交通的需求井喷,必须在短时间内建起“八纵八横”的路网,这种“赶超式发展”只能靠贷款支撑。 现在有人说该学美国搞燃油税,但不是没考虑过,今年9月湖北刚延续了高速差异化收费政策,对货车、集装箱车辆给了不少优惠,中欧班列集装箱车甚至能享3折优惠,这都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 要是把高速建设成本全摊到燃油税里,这油价得涨太多了,物流企业扛不住,物价就得跟着涨,最后还是老百姓买单。 而且中国正在探索更灵活的模式,就像四川成绵高速,免费后车流量涨了47%,德阳到成都的货运订单增22%,三星堆游客多了35%。 资金缺口靠全省路网“以丰补歉”,用免费路段沿线的土地出让金溢价来补,一年3.2亿的缺口就填上了,这比美国单一的燃油税模式更贴合中国实际。 这么看来,中国高速的亏空不是咱“养不起”,而是“发展中的代价”。 美国用了几十年才建完7.7万公里州际高速,咱们用二十年就建了18万公里,相当于飞速赶超了别人走了半世纪的路。 成绵高速免费的例子已经说明,只要过了还债期,惠民政策就能跟上。 而美国高速的“免费”也不是天上掉的,靠的是燃油税的隐形缴费,现在还面临基金缺口扩大的难题,等电动车普及了,燃油税收不上来,他们的“免费神话”更难维持。 那些喊着“中国人养不起高速”的人,要么是没看到高速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要么是故意忽略中美发展阶段的差异。 18万公里高速织就的交通网,是14亿人出行的便利,是物流成本降低的支撑,是西部发展的跳板,这笔战略投资的价值,远比6万亿亏空更重要。 等债务逐步偿还、路网趋于成熟,中国高速也会迎来更多免费时刻,但现在咱得明白,有些亏空,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必须付出的成本。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
柳淮蕊
2025-10-10 18:08:45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