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世界都在看中美谁先撑不住。现在是中国有货卖不出,急着赚钱,美国是有钱买不到,急着花钱。中美经济这场漫长的拉锯战,到了一个很微妙的节骨眼。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9月特朗普政府刚公布行政令,给重卡、厨房家具甚至药品加征关税,药品关税高达100%,虽说搞了些豁免条款,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想逼企业把生产线迁回美国。 结果美国本土药企根本接不住茬,原材料依赖进口不说,工人缺口还大得离谱,医疗服务价格9月环比直接涨了1%,同比飙到6.5%,老百姓拿着医保的钱,想买点常用药都得排队。 更讽刺的是能源领域,10月5日OPEC+刚宣布大幅减产,美国油气价格立马反弹,虽说9月能源指数环比降了2.1%,但那是之前跌狠了的暂时回稳,天然气价格一年涨了33.1%,电力价格涨15.5%。 美国财政部想花钱搞基建,结果钢材、光伏组件这些建材要么断供要么涨价,钱砸进去连个响都没有。 华泰证券10月1日的研报显示,美国二季度GDP虽然上修到3.8%,但全靠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撑着,核心问题是“供给跟不上需求”,说白了就是自己把产业链搞残了,现在有钱也填不上这个窟窿。 反观中国,有人担心“有货卖不出”,可这根本不是被动滞销,而是主动调整出口方向时的正常波动。 美国搞的行业关税,确实让咱的对美出口受了点影响,可中国早不是盯着美国市场吃饭的年代了。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10月7日就分析过,咱们现在出口靠的是“贸易伙伴多元化+商品结构优化”,对美出口少了点,但对东盟、中东的出口补上来了。 9月跨境资金流动稳得很,外储规模能稳住3.3万亿,靠的就是出口基本盘没乱。 所谓“急着赚钱”,更像是倒逼产业升级的动力,以前靠中低端制造业走量,现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高端芯片这些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占比越来越高,就算短期对美出口增速放缓,长期来看反而是甩掉了低利润的包袱。 要是真像有些人担心的“卖不出去货”,央行何必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这分明是在为长期发展攒家底,跟美国那种靠印钱续命的路数截然不同。 美国表面上看经济数据确实在改善,二季度GDP上修、就业市场回暖,可这都是靠印钞和举债堆出来的泡沫。 美联储9月刚降了25个基点,把利率压到4.00%~4.25%,想靠放水刺激经济,结果核心CPI不仅没降,反而从8月的6.3%涨到6.6%,住房租金环比涨0.8%,同比7.2%,创下1990年以来的最大涨幅,这就是典型的“钱发多了,货没跟上”。 美国老百姓手里的钱是多了点,但购买力反而下降了,13%的家庭食品价格涨幅,让不少人买菜都得精打细算,这种“有钱买不到实惠”的日子,比没钱更难熬。 更要命的是,美国想靠关税把产业拉回来,可印度的代工工厂跟不上节奏,越南的零部件配套差得远,9月美国制造业PMI回落1个百分点到52,服务业PMI也降了0.6个点。 说明就算花钱补贴,产业链也不是一天能重建的,这种“急着花钱却办不成事”的窘境,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不过我们中国始终不急不躁,9月美元指数在97.8震荡,咱的外储没受多大影响,标普500指数涨了3.5%,日经指数涨5.4%,全球资产价格上涨,咱们的外储却稳如泰山,这说明跨境资金流动很健康。 这也代表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在增强,证券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在上升,以前靠出口换美元,现在靠资产增值、靠产业升级赚钱,路子宽多了。 所谓“有货卖不出”,更多是针对美国市场的部分品类,比如以前出口美国的厨房家具,现在转销欧洲、东南亚,虽然得重新铺渠道,但利润反而更高。 而且咱们的黄金储备“11连增”,这是在对冲美元波动的风险,手里有黄金、有外储,就算短期出口有压力,也不至于慌神,跟美国那种靠借债过日子的“空心化经济”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抗风险能力。 这场拉锯战的微妙之处,在于美国是“病入膏肓却不敢下猛药”,中国是“调理身体主动换赛道”。 美国不敢放弃关税,怕产业回不来,又不敢继续加息,怕戳破经济泡沫,可真加了息,企业融资成本上去了,供应链更难修复,这就是个死循环。 中国则不一样,“有货卖不出”倒逼咱们把市场铺得更广,把产品做得更精,这种转型虽然短期累点,但长期来看是在夯实根基。 那些喊着“中国撑不住”的人,根本没看懂数据背后的逻辑,美国9月核心服务通胀涨6.7%,是需求撑起来的虚火,中国3.3万亿外储加11连增的黄金储备,是实打实的底气。 这场拉锯战,比的不是谁先撑不住,而是谁更有勇气解决自己的问题,从9月的数据看,中国的主动调整已经见效,美国却还在关税和通胀之间打转,谁的日子更难熬,其实早有答案了。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中美经济拉锯战见分晓:中国主动换赛道,美国陷入通胀死循环
柳淮蕊
2025-10-11 23:52:28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