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坏消息传来,特朗普紧急发文,美财长盼中国:别不给美国面子。特朗普接连收到三个

柳淮蕊 2025-10-10 18:36:38

3个坏消息传来,特朗普紧急发文,美财长盼中国:别不给美国面子。特朗普接连收到三个坏消息,贝森特立马出手为“老板”说话,但他不得不承认,中国的这一套策略确实打疼了美方。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头一个坏消息,就够让特朗普颜面扫地的,9月23号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他本想借着演讲刷存在感,结果现场接连掉链子。 自动扶梯突然停摆,他和梅拉尼娅差点摔着,说这是“蓄意破坏”;演讲时提词器坏了15分钟,只能硬着头皮瞎侃;结束后才知道音频早出了问题,各国领导人不戴口译耳机根本听不见。 在这种场合发生这样的事,简直就是一出闹剧,特朗普急着让特勤局介入调查,还发文章给联合国秘书长施压,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更像是转移注意力——毕竟比起设备故障,另外两个坏消息才是真的剜肉。 第二个坏消息直戳美国经济的命门,那就是债务和通胀像两座大山,压得美国政府喘不过气。 9月22号的数据显示,美国联邦总负债刚突破37.51万亿美元,不到一个月就狂增2400亿美元,这数字比不少州的全年GDP还高。 更糟的是通胀又抬头了,8月CPI里,食品涨0.5%、能源涨0.7%,交通服务直接飙了1%,核心通胀年化率稳住3.1%不下来。 美联储9月17号降了25个基点,可年底还得再降两次才能稳住市场,可降息救得了短期,救不了37万亿的窟窿。 特朗普一直吹“经济政绩”,现在债务像雪球越滚越大,通胀又要反弹,选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比演讲设备坏了要命多了。 贝森特急着给经济数据打补丁,说“战略不确定性是谈判策略”,可小企业因为关税波动倒闭的不在少数,市场早看穿这是自欺欺人。 最疼的还是第三个坏消息:对华博弈的算盘彻底落空,中国的反制精准又致命。 9月24号贝森特还嘴硬,说美国手里有筹码,列举了飞机发动机、硅材料这些中方“依赖”的产品,扬言能拿捏局面。 结果不到24小时,中国商务部9月25号就甩出公告,3家美国实体被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另外3家直接塞进不可靠实体清单,全是精准瞄准那些给对华制裁当马前卒的企业。 这一下打在了美方的痛处,要知道美国这些战略产业,早就和中国供应链绑在一起,比如被制裁的硅材料企业,每年给中国的供货占其营收的40%,断了合作等于自断财路。 更狠的是中方的节奏,4月刚制裁过一批,8月暂停给了谈判机会,9月见美方没诚意立马加码,这种“打停结合”的策略,让贝森特所谓的“筹码”成了笑话。 贝森特这时候彻底慌了,一边要给特朗普圆场,说“不想与中国脱钩,只是要开放市场”,一边又不得不认怂,暗戳戳盼中国给面子。 9月16号马德里经贸会谈上,他就放软话说“可以不对华加税,但得欧洲一起行动”,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单干干不过,求中国别把我们逼太急”,结果被中方当场怼回去,说这是“单边霸凌的老套路”。 他自己也承认,中国现在的反制不再是被动应付,而是精准打击越界企业,守法的企业不受影响,这种“区分对待”的玩法,让美国想拉着盟友搞集体制裁,都没人敢响应。 谁愿意为了美国的利益,丢了中国市场? 说白了,这三个坏消息本质上是美国内外交困的集中爆发:联合国的闹剧暴露了其国际影响力的下滑,经济数据的难看戳破了“繁荣假象”,对华博弈的受挫则证明单边施压早已行不通。 贝森特嘴上硬撑,说特朗普“擅长制造杠杆”,可行动上却在求中国手下留情,这种矛盾恰恰说明,中国坚持的“依法反制、精准施策”策略,找对了美方的软肋。 既不想真脱钩丢市场,又想靠制裁占便宜,天底下哪有这么美的事? 特朗普急着发文造势,不过是想掩盖被动,可37万亿债务摆着,被制裁企业的哀嚎听着,中国的反制措施落地着,这些都不是几句喊冤能糊弄过去的。 现在美方终于尝到滋味了,以前总拿“实体清单”当武器,现在中国也用规则办事,打疼了才想起要“给面子”。 可面子是自己挣的,不是求来的,要是还抱着“极限施压”的老思路,后面的坏消息只会更多。 贝森特的承认已经说明问题,中国的策略管用,不是靠狠话,是靠精准、靠规则、靠底气,这才是真正的博弈智慧。 也给那些动辄想搞“经济胁迫”的国家上了一课:耍横没用,互利共赢才是正道。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