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和宗泽后这对叔侄是在演双簧吗?一个刚创立“娃小宗”,另一个紧接着就创立了“娃小智”,就像费城“双店对决”中的经典商业案例那样: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美国费城市场街的“纽约贸易商店”与“美洲贸易商店”上演了一场持续半世纪的商业“龙虎斗”。两家紧邻的纺织品店从价格厮杀到公开争执,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竞争样本。直到1951年其中一位店主离世,人们才发现这场激烈对抗竟是亲兄弟合谋的商业双簧。 1898年,德国移民后裔雅各布·施特劳斯开设“纽约贸易商店”,主打爱尔兰亚麻被单等日用品,凭借品质积累起客源。三个月后,自称“波士顿商人”的艾萨克·施特劳斯在隔壁开出“美洲贸易商店”,两人同姓却对外宣称毫无关联,一场精心设计的“竞争”就此拉开序幕。 价格战是最常见的戏码。雅各布挂出“亚麻被单每个6.50元”的招牌,艾萨克当天就贴出“仅售5.95元,谨防劣质仿品”的反击告示。节假日促销季的对抗更是白热化:1910年圣诞,雅各布推出“满10元赠手帕”,艾萨克立即升级为“满8元赠毛巾”;雅各布跟进“被单买一送一”,艾萨克则举牌揭露“库存残次品”,将顾客分流。 除了价格博弈,兄弟俩还在话术、陈列上针锋相对。纽约贸易商店店员暗示“隔壁用混纺充纯麻”,美洲贸易商店则反击“对面利润堪比珠宝商”。更有甚者,两人曾在街心为“布料正宗性”争执,险些动手,最终被警察拉开,这场表演让周边居民深信不疑。 奇怪的是,无论竞争多激烈,两家店从未亏损倒闭,反而客源不断。每当一方推新品,另一方总能跟进且价格低5%-10%;一方宣称“库存告急”,另一方也同步“限购”,这些细节虽引发零星猜测,却始终无人识破真相。 1951年雅各布病逝,艾萨克随即关闭店铺搬离费城。新业主清理时在阁楼发现一箱信件,揭开了秘密:两人是亲兄弟,共同出资、分工合作——雅各布管选品与管理,艾萨克精于营销与心理战,所有“竞争”都是剧本安排。信件显示,商品来自同一供应商,定价与促销节奏提前商定,利润平分,这场双簧让他们的市场份额从不足10%升至45%。 艾萨克在给儿子的信中坦言:“人们永远愿意相信能从竞争中占便宜,我们只是顺应了这种心理。”这场半世纪的商业策划,精准利用消费者的“捡便宜”心态,通过制造对立话题吸引流量,成为商业史上的经典案例。如今,市场街的老店铺早已翻新,但施特劳斯兄弟的故事仍在警示:顶级商业智慧往往藏在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之中。
有一种预感宗馥莉不会再翻身了不是因为她没钱了,也不是因为她没有能力,而是老宗
【5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