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结婚才七天,就被直接调走了。没留一句话,也没告诉丈夫去哪儿。从那天起,李清找了她整整45年。 1938年冬天,延安的夜特别冷。可在抗大的一间教室里,张露萍正带着一群学员唱《干一场》。 她嗓音亮,眼神有光,台下人都说她像火一样。可谁也没想到,这团火很快就要被藏进黑暗里。 那年她才17岁,刚加入共产党,和李清在中央军委通讯学校认识。俩人志同道合,感情也好。 很快,两人结婚了,办得简单,没穿婚纱,也没请客。 婚后第七天,她突然接到任务,说是叶剑英亲自点的名。 谁都不知道任务内容,只知道她走得特别干脆。 李清当时以为是短期出差。可一走就是一辈子。 多年以后,李清才知道那天晚上,她不是“出差”,而是“潜伏”。 张露萍的新身份,是军统电讯处的“黎琳”。她的任务,是打入敌人核心,把最危险的情报送回来。 她不是一个人在干,张蔚林、冯传庆,还有后来发展的赵力耕、杨光,都是她支部里的人。 她是书记,负责协调情报链条、发展党员、建立秘密联络点。那个联络点,直接对接南方局,级别极高。 她传回来的情报,救过很多人。 1940年初,戴笠派了一组特务混进延安。 张露萍截获了密电,提前预警,延安保卫部门迅速行动,特务刚踏进边区就被抓。 还有一次,昆明市委被军统盯上,她提前通知,组织果断转移,躲过一劫。 这些事,戴笠后来提起都气得咬牙,说这是他和共产党斗争中“最惨的一次失败”。 可问题来了。 情报工作最怕的,是失误。而事故,往往就是从一个小疏忽开始的。 1940年春节前,张蔚林在修电台时,把一根真空管烧坏了。 他被军统关了禁闭。特务趁机搜查他的住所,翻出了一些秘密文件。 没几天,张露萍接到“兄长”来信,说有急事,让她回重庆一趟。 她犹豫了几秒,还是去了。 结果,一进家门,门就从背后锁上了。 “军统电台案”,就这么爆发了。 她和支部的七个人全被抓了。戴笠亲自审她。用钢鞭、烙铁、老虎凳,几乎把她打废了。 可她一句都没说。后来有人在档案里看过记录,说她“面容惨白,双腿无法站立”,但眼神依旧犀利。 之后她被转押到贵州息烽集中营,监号253。那年她刚满19岁。 她在狱中,依然没停下斗争。 她识破了假释的圈套,特务放她出门,她直接绕过周公馆,这是组织的秘密联络点,她怕连累同志。 后来,她在狱中组织难友办《复活月刊》,传递革命思想,还带头绝食斗争。 她的红宝石戒指,是唯一能辨认她身份的遗物。 1945年7月14日清晨,张露萍穿着咖啡色连衣裙,戴着那枚戒指,在息烽快活岭刑场高唱《国际歌》。 枪响六次,她倒下了。年仅24岁。 她牺牲的消息,没有被立即公开。 相反,关于她的传闻越来越多。有人说她“叛变”,有人说她“失联”,组织也因康生当年的错误判断,把她当成“可疑对象”。 李清,那个曾经只牵她一次手的新郎,一直不信她会背叛。 他不止一次写信、跑单位、查档案,几乎问遍所有还活着的老同志。 可没人能给他一个答案。直到1983年,他收到通知,说她“平反了”。 原来,这一切叶剑英都记得。当年是他亲自派她去的。 他出面作证,还有韩子栋等人签名作保,中央终于追认张露萍为革命烈士,遗骨迁入快活岭烈士陵园。 碑文上写着:少年赴陕,献身革命……一代英烈,肝胆照人。 李清站在墓前,眼眶红了。他说:“我就知道,她不会是那种人。”
她结婚才七天,就被直接调走了。没留一句话,也没告诉丈夫去哪儿。从那天起,李清找了
地缘历史
2025-10-12 14:51:27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