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友们,这两天科技圈炸了锅——美国高通公司因为收购一家以色列小公司没跟咱们监管部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13 00:45:11

条友们,这两天科技圈炸了锅——美国高通公司因为收购一家以色列小公司没跟咱们监管部门打招呼,被立案调查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家叫Autotalks的公司,手里攥着智能汽车的"保命符"技术——V2X芯片,简单说就是让车和车、车和红绿灯"对话"的神经中枢,全球就它能同时兼容中美欧的技术标准。高通这老小子倒好,去年6月偷偷花了八九千万美元把人家买了,愣是没走申报流程,这不摆明了想搞小动作吗? 高通这算盘打得,隔着太平洋都能听见响!它哪是看上了这家以色列小公司的规模?分明是盯着V2X芯片这块"智能汽车命脉"来的。你想想,现在的智能驾驶拼的啥?不光是车机屏幕多花哨,更关键是"防碰撞"的安全——高速上前面的车急刹,你的车能瞬间收到信号;路口红绿灯快变了,系统提前减速,这些全靠V2X芯片在背后撑着。而Autotalks的芯片,是目前全球极少数能同时适配中美欧三大市场标准的,也就是说,谁掌握了它,谁就能在全球智能汽车赛道上卡住喉咙。 高通这波"偷偷收购",根本就是赌咱们监管部门"注意不到"。毕竟Autotalks员工才一百多人,年营收也就几千万美元,跟高通每年几百亿美元的营收比起来,确实像颗"小芝麻"。可高通忘了,中国现在对"卡脖子"技术的敏感度,比任何时候都高!咱们的智能汽车产业有多火?去年新能源车销量占了全球一半还多,比亚迪、蔚来这些车企,早就把V2X当成下一代智能驾驶的核心配置。要是高通悄咪咪把这技术垄断了,以后国内车企想用这芯片,要么乖乖交高额专利费,要么就得接受高通的技术限制——这哪是商业收购?分明是想给咱们的智能汽车装个"遥控器"! 更讽刺的是,高通这事儿办得太双标了。之前中国企业想收购美国的科技公司,哪怕是个做传感器的小厂,美国都能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拦下来。2016年福建宏芯想收购德国爱思强,就因为涉及半导体技术,被美国政府硬生生搅黄;去年中资企业想入股一家美国AI初创公司,又被美国外资委卡了脖子。结果轮到高通自己收购关键技术公司,就想着"先上车后补票",连最基本的申报流程都省了——合着只许美国垄断技术,不许中国监管?哪有这种道理! 其实高通的心思,早就藏不住了。这些年它在汽车芯片领域动作频频,又是收购车载芯片公司,又是跟车企签排他性协议,就是想从手机芯片的"霸主",变成智能汽车芯片的"话事人"。而V2X芯片,就是它最关键的一步棋。要知道,未来的智能交通,不是单辆车聪明就行,得整个路网的车、路、灯都能"联网说话",V2X芯片就是这个网络的"语言翻译官"。高通把这技术攥在手里,就相当于掌握了智能交通的"话语权",到时候不光是中国车企,连全球的智能汽车产业,都得看它的脸色。 咱们监管部门立案调查,可不是"小题大做",反而是精准打击。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过去那个"被动接受技术垄断"的阶段了——从芯片制造到操作系统,从新能源电池到智能驾驶,咱们每一个领域都在拼自主可控。高通想趁着收购"暗度陈仓",卡住咱们智能汽车的脖子,这招根本行不通。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最大的智能汽车市场,要是高通真敢在技术上搞垄断,国内车企大可以转头扶持咱们自己的V2X芯片企业——现在华为、中兴都在布局相关技术,假以时日,未必就比Autotalks差。 说到底,高通这波操作,是既低估了中国监管的决心,也高估了自己的"垄断能力"。在科技领域,从来没有"偷偷摸摸就能成功"的垄断,更没有"只许州官放火"的双标。中国立案调查,不仅是在维护市场规则,更是在给所有想卡咱们脖子的外资企业提个醒:想在咱们的市场赚钱,可以;但想搞技术垄断、耍小动作,门都没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英明果断雪梨

英明果断雪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