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200 亿订单到次要部署。中俄 S-400 背后,藏着中国国防的转型逻辑 2014 年中俄签的 S-400 买卖,在当年算是国际军事圈的 “大新闻”。那会儿俄罗斯刚因乌克兰危机被西方制裁,经济扛不住了,军工企业急着要订单活命;咱们正搞国防升级,自己的红旗 9 刚造出来,产量根本供不上,周边局势又紧张,急需能顶用的防空装备。 两边一拍即合,中国花 30 亿美元(合 200 亿人民币)订了 6 套 S-400,成了这装备的首个海外买家。 对普京来说,这买卖太划算!既能赚外汇填窟窿,又能拉上中国这个盟友,跟后来卖土耳其、撕北约口子的路子一模一样。 2018 年第一批货刚运到,就遇上海上风暴,部分导弹损坏,直到 5 月才正式到位,试射时还挺成功,拦截了弹道导弹靶标,当时不少人都觉得 “值了”。 可十年过去,这 S-400 几乎没了声响。大家慢慢发现,它们根本没被派到京津冀、长三角这些核心地方,反而被安排在华南的次要基地,跟老掉牙的红旗 2 混编,守守机场仓库这些没啥威胁的地方。 普京要是知道这情况,怕是得犯嘀咕,当年的 “王牌” 咋成了 “边角料”?俄罗斯当年把 S-400 夸上天,说能盯 300 个目标、打下来36个,射程能到 400 公里。 可一到真战场,全露馅了。叙利亚战场上,以色列的 F35 都飞到大马士革上空了,S-400 愣是没反应;俄乌冲突里更惨,乌克兰用普通战术导弹和火箭炮,就能轻松端掉它的阵地,拦截弹全打了空。 更实在的是印巴冲突的例子,印度买的 S-400,连巴基斯坦的超音速导弹都拦不住,还被人打掉了发射车;反观巴基斯坦用的中国红旗 - 9BE(红旗 9B 的外贸版),却成功拦下大批无人机和导弹,甚至可能击落过 S-400 的拦截弹。 咱们用了之后也发现,这出口版的 S-400 比俄军自己用的差一截,对付低空隐身目标,120 公里外就跟瞎了一样。花大价钱买的装备不好使,自然没法当主力。 十年前买 S-400,是因为咱们技术确实有短板。但中国军工从来不是只 “买现成”,当年买 S-300 就吃透技术搞出了红旗 9,这次 S-400 也成了 “参照物”。 没几年,红旗 9B 就亮相了,虽然射程 250 公里比 S-400 的 400 公里短,但探测距离能到 300 公里,能同时盯 100 个目标、打 48 个,抗干扰能力还更强。 更关键的是咱们的防空成了 “一张网”预警卫星、无人机、地面导弹得连起来转。可 S-400 的俄式系统跟咱们的国产体系 “不搭茬”,数据传不快,反而拖后腿。 这就像老电脑装新系统,不是卡壳就是死机,只能挪去守边角。正如《兵器知识》早在 2014 年就提到的,S-400 其实就是 S-300 的改进版,根本没跨时代进步,咱们早晚会超越它。 普京一直把军售当 “两头赚” 的买卖。卖装备赚外汇,还能绑住盟友。当年卖 S-400 时,俄罗斯还担心中国 “仿造” 抢市场,现在看纯属多余,咱们直接搞出了更先进的。 现在俄罗斯想再卖先进装备给中国,难度太大了。现在咱们在高超音速导弹、无人机这块儿,早就比俄罗斯强出一截,也就发动机这种具体的技术领域,还能跟他们搭伙干干活。 其实从中国没再续购 S-400 就能看出来,这装备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了,就像印度、土耳其也没追加订单一样。 S-400 的 “失声”,说白了就是中国从 “买装备补空白” 变成了 “自己建体系”,普京当年的筹码,自然就不值钱了。 S-400 的 “凉了” 其实一点不意外。它就像个 “过渡教练”,当年帮咱们熬过了国防升级的关键期,现在咱们自己的 “王牌选手” 顶上来了,它自然退到幕后。这事儿最实在的道理就是,大国的国防,靠买是买不来的,只能靠自己攒本事。 普京或许会感慨变化快,但这反而是中俄合作的新起点。以前是俄罗斯卖装备,现在该轮到两国一起搞创新了。毕竟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十年前那个缺装备的国家了。 参考信源:美媒:俄罗斯向中国交付首批S-400系统 可装备一个营 参考消息
从200亿订单到次要部署。中俄S-400背后,藏着中国国防的转型逻辑
周律鸣法
2025-10-13 10:54:51
0
阅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