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学用美国长臂管辖,台积电中美共管】中国商务部有关稀土严控令出台后,不仅让美国如坐针毡,也让台积电如梗在喉。 台积电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更是美中科技角力中的关键节点。美方一方面希望台积电帮助其“去中国化”,甚至要求其在美国设厂;另一方面,中国大陆则是台积电的最大市场之一。 一旦中美之间的政策协调失衡,台积电就会陷入两难。更何况,台积电的高端芯片生产也需要用到中国出口的稀有金属。 这就难怪美媒会感叹“台积电如梗在喉”,因为它正好卡在中美两个巨头之间,动弹不得。 如果说过去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更多扮演的是“世界工厂”的角色,那么现在的中国,正在通过技术转型、政策引导和资源管控,逐步向“产业锚点”转变。 美国的长臂管辖之所以能发挥作用,是因为它掌握着高端芯片制造设备的核心技术,比如光刻机、EDA软件等,而中国则掌握着这些设备制造所需的上游原材料。 你有你的“卡脖子技术”,我有我的“稀土调控”,这种博弈其实是全球化时代“依赖互锁”的一种现实体现。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随便对谁施压而不承担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政策并不是一时的情绪反应,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部署。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关键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与出口管理体系构建。在这一进程中,逐步搭建起“有序出口、优质优出、保障安全”的政策框架,确保资源合理利用与产业安全。 在这套体系里,稀土、镓、锗等资源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国家战略安全的一部分。 与其说是“模仿美国的长臂管辖”,不如说是中国根据自身国情和战略需求,发展出的一套“软硬兼施”的对外管理机制。 从技术路线观之,芯片制造涵盖设计、制造、封测及应用等环节,各环节均对全球协作存在高度依赖,彰显出产业发展中国际合作的不可或缺性。 美国掌握设计软件和设备,中国掌握原材料和代工能力,亚洲其他国家掌握部分封测与零组件。 台积电正是这个链条中的关键节点,所以才会成为众矢之的。因此,说“中美共管台积电”虽然夸张,但也确实点出了它所处的尴尬处境。 未来的台积电,既要满足美国的技术与政治要求,又不能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客户,如何平衡,将是一个长期的挑战。 说到底,所谓“长臂管辖”本质上是国家主权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外延伸的一种手段。美国常以“国家安全”之名,强制非美企业遵循其律法。同理,中国亦能从资源安全考量,合理调整出口政策,维护自身权益与发展大局。 不同的是,中国在用这把“资源杠杆”时,更多强调的是合理使用、稳定供给、保障全球产业链安全,而不是单纯的打压或孤立。 这背后其实反映出中国对国际责任的理解,也体现出在大变局下,中国并不愿意走极端对抗的路线,而是追求一种动态平衡。 如果我们从更大的格局来看,这次稀土出口管制其实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再平衡中的一次主动出手。 过去,中国在稀土领域虽然产量世界第一,但由于出口价格低、技术附加值不高,经常被外界拿捏。 而通过这次政策,中国不仅实现了对资源的战略性调控,也让世界重新认识到“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与其被动接受别国的规则,不如主动设定自己的边界。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下,中国通过稀土政策的调整、供应链安全的布局,正在逐步确立自己作为全球科技体系关键参与者的话语权。 而台积电的“如梗在喉”,正是全球产业链复杂交织、利益纠缠的真实写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中,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也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中国的每一次政策调整,都是在为国家利益和世界责任划定新的边界。未来的竞争,不只是技术层面的竞速,更是规则和秩序的再构建。
要狠的果然得看红米!K90全面曝光过两天官方应该会预热红米K90系列了,我给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