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恐怕要结束了。紧挨着俄罗斯的几个国家,像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和芬兰,突然都干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 先说这公约是啥。《渥太华禁雷公约》是1997年签的,全名叫《关于禁止使用、储存、生产和转让杀伤性地雷及销毁此种地雷的公约》。简单说,就是大家约定不玩地雷这东西,因为它太狠,炸完人还不分敌我,战后平民也跟着遭殃。 这事儿说起来挺突然的,但细究起来全是有迹可循的操作。2025 年六七月那阵子,这五个国家挨着个儿给联合国递了通知,说要退出这个 1997 年签的公约,要知道这可是该条约 1999 年生效以来,北约和欧盟成员国头一回集体 “退群”。 芬兰议会投票结果特别分明,157 票赞成就 18 票反对,立陶宛更干脆,107 票全赞成,零票反对,波兰、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也很快走完了国内的立法流程,就等着六个月通知期满,彻底不受 “禁止生产、储存和使用杀伤人员地雷” 的约束。 退出只是第一步,后面的动作更实在。立陶宛已经把地雷订单写进 2026 年预算了,专门拨了八千万欧元建生产线,起步就要造数万枚,最终目标是储备数十万枚。 芬兰更豪气,直接把地雷项目塞进了三十七亿欧元的国防现代化计划里,先满足自己的安全库存,多出来的还能支援乌克兰。 波兰军备集团放话,真要需要的话能造数百万枚,政府都已经在东部边境划好了能数日内布设的雷区。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虽然还没下批量订单,但国防委员会都留了 “快速转产” 的条款,意思就是生产线随时能启动。 这么多国家同步行动,核心还是看了俄乌战场的教训。兰德公司早就在 2023 年算过账,同样长的防线,布上雷就能让进攻方损失率提升三到五倍,还能给防御方争取七到十天调动预备队的时间。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本来就没加入这个公约,手里库存的地雷超过两千六百万枚,这些国家觉得再守着公约就是 “单方面解除武装”。 而且地雷性价比真不低,一枚智能地雷也就三百到六百欧元,比起三千多欧元一发的 155 毫米精确制导炮弹,对已经把国防开支提到 GDP5% 的他们来说,太划算了。 现在这些国家搞的新地雷跟以前不一样了,都强调 “可控伤害”。芬兰的新雷设定了四十二到七十二小时自毁,理论故障率控制在 2% 以内。 立陶宛还打算把地雷和热成像传感器、小型无人机连起来,形成 “障碍 — 侦察 — 打击” 的闭环,雷场边缘装了加密射频模块,能统一 “开机 / 关机”,减少平民误入的风险。 但即便这样,人道组织还是担心,这会让全球禁雷规范被削弱,毕竟 2022 年全球地雷伤亡者里 87% 是平民,54% 还是儿童。 这波退约潮已经引发了连锁反应,克里姆林宫说这是 “新法西斯主义布雷计划”,还在加里宁格勒增派了能快速清扫雷场的温压火箭系统。北约官方只说 “成员国享有自主决定权”,没敢公开站队,德国、法国这些西欧国家也明确表示不跟着退。 乌克兰也在同期宣布退出公约,国内已经重启了两条地雷生产线。从芬兰的拉普兰到波兰的卢布林省,一道由地雷构建的防线眼看就要成型,这或许真的是俄乌战争走向结束的一个信号。 没有坚实的国防、没有稳定的内部、没有明智的外交、没有可持续的发展,和平就如同沙滩上的城堡,经不起任何风浪的冲击,俄乌硝烟之后的世界,这个法则只会体现得更加赤裸和残酷,忘记这一点,就可能成为下一个危机中的主角。 信源:参考消息
乌克兰击中俄罗斯最大炼油中心!距离1600公里来源:最美文章1乌克兰无人
【1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