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营收147亿半导体资产被荷兰冻结。我特意查了闻泰科技的创始人张学政。才发现这个

福星徠说事 2025-10-14 12:53:12

年营收147亿半导体资产被荷兰冻结。我特意查了闻泰科技的创始人张学政。才发现这个男人实在是不简单,原来他仅仅只靠10万就开启了发家之路。   荷兰政府一纸部长令,让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目光都聚焦在安世半导体身上。   2025年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安世半导体及其全球30个下属实体下达禁令,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一年内不得进行任何调整。   这意味着这家年营收147.15亿元、贡献闻泰科技核心利润的半导体巨头,被按下了“运营暂停键”。   10月1日,安世三位外籍高管联合向荷兰企业法庭提交紧急请求,法庭未经庭审便即时生效措施,暂停了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在安世的董事职务,还将闻泰持有的几乎全部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   10月7日的正式裁决更将限制加码:任命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独立董事,张学政的职务暂停延长至案件结束,闻泰对安世的治理权和投票权几乎被架空。   这场风波的核心人物张学政,有着足够传奇的过往。   广东梅州农村走出的他,从广东工业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意法半导体、中兴通讯等企业积累经验。   29岁那年,他揣着凑来的10万块钱扎进深圳华强北,在满是电路板和焊锡味的街巷里,扛着台式电脑一家家推销主板。   第一款主板W100当月就卖出20万块,一年后就把名不见经传的闻泰做到行业第一。   2008年金融危机时,他逆势转型ODM模式,砸巨资建自动化生产线。   2013年接住红米手机订单,这款后来销量破亿的手机,背后正是闻泰的生产线支撑。   到2015年,中国制造的手机每七部就有一部来自闻泰,全球最大智能手机ODM厂商的地位就此奠定。   2017年借壳上市后,他不满足于毛利率不足3%的代工生意,将目光投向了荷兰的安世半导体。   这家源自飞利浦、从恩智浦独立出来的企业,在功率半导体多个细分领域稳居全球第一,每年生产超1000亿颗芯片,服务2.5万家全球客户。   2018年,张学政设计“两步走”方案,联合格力等资本先以114亿买下上层基金股份,再通过增发股票和境外贷款,最终以268亿总价完成收购,创下当时国内半导体最大跨境并购纪录。   并购后的安世不负所望,2021到2024年贡献超105亿利润,推动闻泰市值冲上千亿。   安世被冻结的背后,是地缘政治对商业规则的冲击,荷兰政府的禁令没有提供具体风险证据,却直接剥夺了合法股东的控制权。   三位外籍高管的行动与政府指令高度联动,试图通过法律程序改变股权结构,本质是借政治压力颠覆公司治理。   这种操作并非个例,2023年德国、2024年英国都曾以类似理由阻挠中资收购高科技企业,安世事件只是技术保护主义的升级版。   张学政和闻泰的应对透着股韧劲。   公司一边紧急与2.5万家全球客户、供应商沟通,稳住生产秩序和员工队伍,一边联合国际律所制定法律救济方案,同时对接政府部门寻求支持。   张学政本人在声明中直指,这种利用政治压力剥夺股东权利的行为,严重违背市场经济规则,碎片化供应链终将损害所有人利益。   这种抗争不是为了一家企业,更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维护权益的缩影。   从商业逻辑看,荷兰的做法堪称“双输”。安世半导体的工厂遍布全球,依赖稳定的全球供应链,冻结令导致决策链条延长、资源配置僵化,已影响运营效率。   其服务的宝马、大众等车企,可能因供应链波动面临生产风险。   更深远的是,这种行为动摇了国际资本对欧洲市场的信任,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欧洲高科技并购案已同比减少57%。   张学政的经历藏着中国企业家的共同特质:从华强北扛电脑推销的韧劲,到转型ODM的远见,再到收购安世的魄力,每一步都踩着时代节奏向上攀登。   他曾用10万撬动百亿商业版图,如今面对跨国政治干预,这种在逆境中生长的能力,或许正是破局的关键。   安世半导体的风波是一面镜子,照见全球化退潮下的技术博弈,也照见中国企业向上突破的艰难。   闻泰科技的抗争能否成功尚未可知,但已为后来者提供了样本。   全球化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利益共享的共生。   剥夺合法企业的控制权,最终会反噬自身的产业生态。   你觉得张学政能带领闻泰走出这场危机吗?中国企业出海该如何应对类似风险?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观点。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福星徠说事

福星徠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