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大臣尹泰醉酒后一时兴起,强行与丫鬟徐氏之发生关系。事后,尹泰对这个丫鬟态度冷淡。想不到的是,到了雍正时,尹泰竟然要给这个丫鬟行礼。 雍正十年冬,尹府前厅,尹泰的手杖重重砸在青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逆子!你竟把家里私事捅到御前!” 他指着尹继善,气得花白胡须直抖。 尹继善立在原地,脊背挺得笔直,眼眶却泛红,没为自己辩解半句。这场对峙后没半月,尹府就迎来了礼部官员,捧着册封徐氏的圣旨。 徐氏站在廊下,看着官员穿过庭院,手指下意识攥紧了衣角。她想起康熙五十二年那个冬夜,自己刚被挪到后院杂役房。 佟氏派来的婆子扔给她一床破棉絮,说:“丫鬟生的种,不配用新的。”那夜她冻得没合眼,摸着腹中的尹继善,在心里暗下决心要护他周全。 康熙五十四年,尹继善五岁,第一次见先生时怯生生躲在徐氏身后。先生问他识不识字,他攥着徐氏的手,小声说:“娘教过我认‘人’字。” 这话被路过的佟氏听见,冷笑一声:“丫鬟也敢冒充先生?” 徐氏忙拉着尹继善跪下,直到佟氏走远才敢起身,眼眶却红了。从那以后,徐氏每天等尹继善睡熟,就借着月光缝补旧书。她把先生教的字抄在废纸上,攒着给尹继善当练字本。 有次尹泰偶然看见,皱着眉问:“你一个丫鬟,识这些字做什么?”徐氏低头回话:“想帮少爷整理课业,不耽误他读书。” 尹泰没再追问,却让人给她送了半盏油灯,让她夜里用。雍正元年春,尹继善要去京城参加科举,徐氏连夜给他缝护膝。 她把攒了三年的碎银子包进布里,塞到尹继善手里。“娘没本事,这点钱你拿着买笔墨,别亏着自己。” 尹继善攥着银子,看着母亲冻裂的手指,红了眼眶。放榜那天,尹继善高中进士的消息传回尹府时,徐氏正在厨房剥豆子。 下人们跑着去前厅报喜,没人在意她这个 “丫鬟姨娘”。直到尹继善悄悄溜进厨房,把一块刻着 “文” 字的玉佩塞给她。“娘,陛下赏的,将来我一定让您光明正大地站在前厅。” 徐氏摸着玉佩,眼泪掉在豆子上,却笑着说 “娘信你”。雍正八年,雍正南巡时特意召见了尹继善。 聊到家常,雍正突然问:“你母亲平日在府里,可还舒心?”尹继善愣了愣,想起徐氏信里说 “一切安好”,没敢说实话。雍正没再追问,却让随侍记下,回宫后查了尹府的家风。 雍正十年,尹继善升任云贵总督,入宫谢恩时又被雍正问起母亲。“朕听说你嫡母佟氏,总让侧室伺候用膳?” 雍正放下茶杯,语气平淡。 尹继善再也忍不住,红着眼眶把徐氏的处境说了出来。雍正听完,拍了拍龙椅扶手:“出身岂能定尊卑?朕来为她正名。” 徐氏坐在正厅,接受下人们的跪拜,心里却没多少喜悦。她看着尹泰坐在一旁,脸色依旧冷淡,却没再对她摆架子。 佟氏过来行礼时,语气虽不热络,却也规矩周到。尹继善站在窗边,看着这一幕,悄悄松了口气。冬至那天,徐氏第一次主持尹府家宴,按规矩该坐在主位。 她却让人把尹泰的座位往中间挪了挪,说:“父亲是一家之主。”尹泰愣了愣,没说什么,却在开席时给徐氏夹了一筷子菜。尹继善看着父母之间的互动,嘴角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尹府上下,没人再敢背后议论徐氏的出身。下人们见了她,会恭恭敬敬地喊 “徐夫人”,连走路都放轻脚步。 民间渐渐流传起这段故事,有人说雍正圣明,有人赞尹继善孝顺,而徐氏只是偶尔坐在院子里,摸着那块尹继善送的玉佩,笑着看向远方 —— 她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儿子从未忘记过对她的承诺。 这场跨越二十年的身份逆转,最终成了一段佳话,提醒着世人:真情从不受身份尊卑的束缚,而善良与坚韧,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尊荣。 主要信源:(《清史稿·尹继善传》)
1752年,乾隆趁傅恒在外打仗,偷偷的将傅恒夫人召入宫中,他一把抱住傅恒夫人,傅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