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将会在中美市场同时受挫?随着中美再次在稀土出口管制问题上针锋相对,第三方“受害者”似乎已经出现了,那就是台湾省的台积电。 一纸来自中国大陆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让台湾产业界剧烈震动,13日台股开盘便狂泄831点,投资人的悲观情绪几乎淹没了市场,有声音预测芯片巨头台积电,可能会因此停工,这真的只是一次简单的供应短缺危机吗? 恐怕没那么简单,这更像是一场压力测试,它要揭开的,是一种长期被忽视、深植于全球科技命脉的结构性依赖。 台湾“经济部”的第一反应,显得相当镇定,他们初步评估认为“预计无显著影响”,给出的理由听起来也挺有道理。 目前看来半导体生产所需的稀土,和这次被管制的12种中重稀土类别不同,还有岛内厂商的稀土及相关衍生物,主要是从欧美日这些“安全”地区进口的。 可这层看似安全的“缓冲区”,在产业链的现实面前,薄得像一张“纸”,台湾“中经院”的学者徐遵慈,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就算厂商从日本买的是加工后的半成品,也根本无法摆脱影响,这是为什么? 因为全球稀土产业的真正“咽喉”,不在矿山,而在精炼加工环节,中国掌握着全球92.3%的稀土冶炼和分离产能,这意味着哪怕是美国加州或是澳大利亚的矿山,挖出了原矿石。 但其中的绝大部分,也得乖乖送到中国进行提纯,所谓的“第三方供应”,不过是在物流链上多绕了几个弯,并未改变对中国加工能力的最终依赖。 这场危机的致命性,其实不在于稀土的用量有多大,而在于它在尖端制造中,那种“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有产业人士打了个很形象的比方,稀土就是“高科技产品的味素”,用量极少,但缺了它,再好的“菜”也出不了味。 把“镜头”推近到台积电,最引以为傲的3纳米生产线,这条产线上对大陆稀土的依赖度,超过了惊人的90%。 光刻机镜片里的镧,晶圆抛光用的铈基磨料,驱动设备的高性能磁体里含有的钕和镝,甚至先进封装材料里的钐,这些微量元素,每一种都直接关系到芯片的生产良率。 更要命的是,产线里的一些高性能磁性组件,更换周期短到只有72小时,这不是一个可以慢慢寻找替代品、从容调整库存的问题,而是一个随时可能发作的“急性病”,一旦断供整条产线就可能瘫痪。 中国这次的新规里,最核心的一条就是使用中国稀土制造的芯片,如果要销往美国等特定地区,未来可能需要先获得中方的许可,这就让台积电这样的企业,到了一个”绝境“。 看看它的处境,高达77%的营收来自北美市场,无论是给英伟达代工的GB200,还是给苹果生产的A19芯片,都离不开中国的稀土。 而另一边它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营收占比,已从四年前的9%降至7%,且还要面对中芯国际这类本土替代者的强势追赶,过去那种在中美之间“两边通吃”的好日子,似乎已经要到头了。
美国要对付中国,是不会只用一种手段的。为了迫使咱们放松稀土出口管制政策,9月,美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