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绝版老香烟,能说出五种以上名字的,大概都是“爷爷”那一辈的人了,那些从货架上消失的烟,不仅仅是味道的回忆,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故事。 那些已经看不到的老香烟味道和包装都带着年代的印记,老烟里“老刀牌”其实是最早进中国的,它当初是英国货,价格低包装显眼,后来被改成了“劳动”牌,海盗头像变成了红色标志,意思从洋货变成了劳动象征,正好赶上新中国要重塑自己,那会“劳动”牌在工地、街头都是标配,手里的一支烟就是那个年代普通人一天的慰藉。 等到抗美援朝时期产出了“光荣牌”,那黄底红星的设计就是胜利的标志,工厂里专门给前线做这种烟,后来流行到婚礼和各种场合,手里那一盒烟成了体面的象征。 到了生活最紧的时候“经济牌”出现了,8分钱一盒,工人们午休时抽上一支就图一份实在,要是觉得经济牌太普通还有325雪茄,个头大点外形像洋烟,但价格親民,让普通人也能尝个新鲜。 时间一晃进了改革开放,老烟又有新花样,河南驻马店的“853”赶上了好时光,这烟价格不高但味道醇和,刚上市就很抢手,几年时间就成了全国热销货,烟草厂日夜生产,集市上抢着买,当年买不到还是得托人排队。 再说云南玉溪的“阿诗玛”,那种烟选的是当地最好的烟叶,名字带点民族特色,香气独特,婚礼上用得多,家里请客也讲排场,一打开包装就能闻到香味,差不多成了中端市场的招牌。 可这些老牌子的辉煌只是一时,后来市场变化大法规收紧、企业整合,853慢慢没人买,驻马店卷烟厂最后也关停了产品,阿诗玛也因为版权问题不得不退市,地方小厂的烟被大牌子和新政策挤走了。 现在这些烟盒早退出舞台了,但味道和记忆还在,有些师傅偶尔提起,说起旧社会的人抽经济牌大碗茶,结婚时备“光荣牌”,工地歇脚就抽“劳动牌”,这些画面早变成回忆里的一部分。 如今烟草行业规模大了,小厂、老烟没了踪影,新烟盒越来越时尚,可每次翻到老物件还是会想起那个烟圈缠绕、生活有烟火气的年代,哪怕品牌消失,一个时代的气息还是不会真正散去,这些老香烟总有一份味道留在心里,不管市场怎么变,记忆里永远不会过时。
有人从驻马店跑到开封,进入三甲医院,把人家刚刚出生的婴儿直接带走,判决书白纸黑字
【7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