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一名新疆男子退伍后,被分到供销社上班,给当地百姓赊账10000多元货物而丢了工作,他感慨:做人不能心太好!不料,在他落魄时,萍水相逢之人接连帮助,又唤醒了他心底的善良,从而让他感动中国。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寒冬的新疆和静县,一位名叫阿里木江·哈力克的退伍军人背着褪色的军绿色背包,踏出了军营大门。 三年的工程兵生涯在他脸上刻下了风霜的痕迹,也将"吃苦耐劳"的品质深深烙印在他的性格中。 他被分配到县供销社担任营业员,这本是一份令人羡慕的稳定工作,但现实很快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在供销社工作期间,阿里木江目睹了太多贫困牧民的生活艰辛。 他的记账本上很快就写满了各种赊账记录:有为新生儿买红糖的哈萨克族老妈妈,有欠着三包化肥钱的汉族老汉,最长的欠条已经积压两年。 尽管主任警告他再赊账就要扣工资,他还是偷偷把最后一袋面粉塞给了一个带着四个孩子的寡妇。 到了年底盘账,发现账面上有一万多元的窟窿,阿里木江成了供销社第一个因"心太软"被开除的员工。 失业后的阿里木江尝试过各种营生。 他在巴扎上卖过葡萄干,跟着驼队跑过边境贸易,最后在乌鲁木齐二道桥夜市支起了羊肉串摊子。 烤串的时候,铁签子常常扎破手指,血珠混着羊油滴进炭火里。 在这样的时刻,他总会想起军营里班长说过的话:"当兵的人,脊梁骨里藏着担当。" 1997年,供销社改制浪潮席卷全国,阿里木江背着烤炉踏上了开往西安的绿皮火车,开始了"流浪烤肉"的生活。 这段日子里,他经历过地痞收取保护费,遭遇过假钞陷阱,最落魄的时候甚至在成都天府广场的长椅上过夜,怀里紧紧搂着给母亲治病的两千块钱。 转机发生在2001年夏天的贵州毕节。一位酒吧老板借给他100元启动资金,让阿里木江的烤炉重新飘起孜然香味。 这位同样当过兵的汉族汉子不会想到,他随手递出的钞票点燃了怎样的善念火种。 第二年春天,当地妇联工作人员带来贫困生赵敏的故事,让阿里木江在收摊后数了整晚皱巴巴的零钱。 当他把500元助学金塞到女孩手里时,女孩的眼泪砸在地面上的声音,比军营里爆破训练的炮声更让他震撼。 从此,烤炉边的储钱罐渐渐变成了毕节学院的助学金。 据统计,通过30万串羊肉串的烟火气,阿里木江共资助了160多个大学生完成学业。 2010年玉树地震时,这个卖烤肉的新疆大叔拖着装满牛肉的行李箱闯进灾区,把退伍证和身份证拍在救援指挥部桌上:"我当过工程兵,让我干活!" 高原反应让他头痛欲裂,但他仍然坚持用冻僵的手指给灾民串了半个月肉串。 后来在鲁甸地震灾区,他架起直径一米二的大铁锅,热腾腾的手抓饭温暖了无数灾民的胃,也感动了无数通过网络关注灾情的网友。 有人计算过,阿里木江这些年来捐出的钱足够在乌鲁木齐盘下五家店铺,但他和妻子至今仍住在出租屋里。 当被问及这么做的原因时,这个维吾尔族汉子搓着烤串留下的老茧笑着说:"在毕节我饿得眼冒金星时,陌生人给过我一碗蛋炒饭。" 阿里木江从贵州大学"阿里木江助学金"的颁发,到乌鲁木齐爱心出租车公司的新车钥匙交接,这个总说"我没文化"的退伍军人,用最朴素的逻辑践行着在军营里学到的真理。 而如今,他资助过的学生中,有的成了教师,有的回到草原当兽医,更多的人将他的爱心精神继续传递下去。 阿里木江用自己的人生证明,最朴实的善良往往能产生最深远的影响,一个人的善举可以点燃无数人心的明灯,让温暖与希望在社会中不断传递、延续。
朋友她妹妹因为诈骗别人20多万,判了三年,进去了。她妹妹没进去之前,身高1米6
【67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