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7000多名士兵从地道蜂拥而出,全面接收加沙,清除叛徒,以色列数百亿美元弹

史鉴奇谈 2025-10-15 14:07:26

哈马斯7000多名士兵从地道蜂拥而出,全面接收加沙,清除叛徒,以色列数百亿美元弹药爆炸了,哈马斯生存能力让世界震惊。 据BBC报道,当地时间10月10日,加沙第一阶段停火刚刚正式生效,以色列军队刚刚从加沙城撤军,哈马斯就快速行动起来。据报道,哈马斯一下子动员了7000名武装士兵从地道中蜂拥而出,开始完成接管加沙城的工作。据报道,这7000名哈马斯士兵还指挥着当地的各种抵抗武装总共5万士兵开始行动起来。   第二天,哈马斯宣布处决达格马什家族15名成员,理由是“战时协助以色列”。同时,哈马斯任命五名有军事背景的“州长”,全面接管地方治理。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哈马斯无意退出加沙,而是决心重新掌控局势。   一名哈马斯官员强硬表态:“我们不会让加沙沦为民兵或合作者轻易攫取的猎物。”这种强势回归让外界对停火协议的可持续性产生严重质疑。   哈马斯能够在短时间内动员如此规模的武装力量,完全依赖加沙地下错综复杂的地道网络。这些起初用于绕过封锁运输生活物资的通道,早已发展成攻防兼备的地下堡垒。   加沙地带的地道总长估计约50千米,形成三种主要类型:连接加沙与埃及的走私地道、加沙内部的防御地道以及用于进攻的秘密通道。这些地道帮助哈马斯人员自由进出加沙,武装人员利用地道隐蔽、转移或休整。   地道让哈马斯的装备和人员“遁地无形”。哈马斯的核心“卡桑旅”成员通过这些地下网络避开以军监视,实现快速机动。他们不仅将火箭弹制造、发射场所用地道连接起来,还形成了一个集机动、防御和进攻于一体的“地道网”。   以色列对地道恨之入骨,尝试了挖沟、埋雷、灌水等多种方法,却收效甚微。关键是地道出入口隐藏于各色建筑物中,难以发现。这种“遁地术”成为哈马斯对抗以色列军事优势的利器。   哈马斯展现的生存能力令世界震惊。本轮冲突爆发近600天,以军向加沙累计发射超10万吨各型弹药。以军曾宣称已重创哈马斯,但事实表明这个组织仍保持可观的战斗力。   美国一些研究机构评估认为,在哈马斯卡桑旅下辖的24个营中,只有3个营被摧毁;8个营仍具备有效战斗力;13个营被严重削弱但能进行游击战。更关键的是,过去六个月内哈马斯至少有7个营的实力得到恢复。   在贾巴利亚难民营,以色列去年11月就宣布打垮了哈马斯,但今年5月以军返回时却遇到哈马斯3个营的顽强抵抗。这种“春风吹又生”的恢复能力,是以色列最不愿看到的现实。   哈马斯作为非国家行为体,承受战争代价的能力远超过以色列。以色列若全面军事占领加沙需要10万军队,且占领初期每天都会有人员伤亡,这是以色列无法承受的负担。   以色列领导层对哈马斯的恢复能力心知肚明。国防部长卡茨公开表示,停火后将以“去军事化”和“摧毁隧道”为名,随时重启军事行动。以军总参谋长扎米尔更直言:“目前不是停火,而是作战态势的变化。”   事实上,停火协议生效后,以军战机多次空袭加沙,摧毁数十处哈马斯据点。这些打击行动的情报,部分来自加沙内部的亲以民兵组织。哈马斯的公开活动,反而暴露了其隐蔽设施的位置,给了以军精准打击的机会。   以色列方面坚持“无武装则无哈马斯”的原则。但面对加沙的现实,以军战术已发生重大变化——使用更强火力,集中打击哈马斯的军事与行政设施,同时继续摧毁其地下隧道网络。   为避免哈马斯“截留”国际援助,以色列与美国合作建立了新的加沙地带人道物资分发机制。这一举措旨在削弱哈马斯的财政基础和治理能力。   哈马斯能够持续生存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掌握着一件“秘密武器”——巴勒斯坦人的绝望情绪。正如以色列前总理梅厄夫人曾在1973年所言:“我们没地方可逃。”   现在,这种绝望情绪转移到了巴勒斯坦人身上。加沙的生存环境已恶化为人道主义灾难的境地。有报道描述加沙是“巴掌大的地方,拥挤着200多万巴勒斯坦人”。   以色列追求绝对安全,加剧了巴勒斯坦的绝望。这种绝望成为哈马斯生存的社会土壤。只要加沙的封锁持续,巴勒斯坦建国无望,抵抗就会以新的形式延续。   更令以色列担忧的是,战争催生了“新一代哈马斯”。加沙废墟中作战的已非经验丰富的老战士,而是由青年组成的新生力量。以军方承认,这些新武装分子“正在学习并进化”。   这种代际更替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即便以色列摧毁哈马斯的组织架构,也无法消灭其意识形态土壤。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