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正式宣布了 10月15日,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宣布,11月起恢复对中国公民的电子签证项目。以旅游或商务目的赴菲、行程不超14天的中国公民可在线申请,但只能从马尼拉或麦克坦-宿务国际机场入境。 这消息一出来,旅游圈尤其是潜水爱好者群里直接炸了锅。那些心心念念着薄荷岛海豚、PG岛夜潜的人,终于不用再为纸质签证跑断腿,对着电脑填填表就能搞定手续,这便利度确实比之前高了不少。但细品政策里的条条框框,又觉得这更像份“带着镣铐的邀请函”,诚意给了一半,顾虑还留着大半。 这话真不是挑刺。就说潜水爱好者最爱的PG岛吧,从国内过去最顺的路线是飞克拉克机场,可电子签偏偏把这扇门堵死了,非得绕到马尼拉或宿务再转内陆机。算上转机时间和额外花费,一趟行程平白多了大半天折腾,原本兴冲冲做的“下了飞机就冲海岛”的计划,硬生生被拆成了“机场半日游+跨岛奔波”。有人在群里吐槽,这哪是简化流程,分明是给行程加了道“强制中转”的门槛。 更让人别扭的是14天的停留限制。菲律宾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光想把长滩岛的白沙滩、薄荷岛的巧克力山和锡基霍尔的跳岛游串起来,没有20天根本玩不透。对比隔壁马来西亚30天免签、泰国曾有过的60天免签,这14天更像个“体验装”,刚摸清当地节奏就得打包返程。难怪有老玩家说,这政策像是怕客人住久了发现“缺点”,透着股不自信的谨慎。 这种谨慎早有前科。2023年8月菲律宾试过电子签试运行,当年11月就以“安全问题”暂停,2024年短暂重启又没了下文。这次再提恢复,说白了是旅游业实在等不起了。2024年中国游客量比巅峰时跌了82%,克拉克景区的酒店、餐饮收入跟着断崖式下滑,旅游总收入才133亿美元,离疫情前的水平差得远。一边是泰国靠免签吸走大批中国游客,一边是自家景区门可罗雀,这才急着把电子签又搬了出来。 商务层面的“诚意打折”更明显。2024年中菲贸易额达717.5亿美元,中国机电产品占菲律宾进口的40%,多少企业要频繁赴菲谈合作。可14天的停留期,对需要跑工厂、对接供应链的商务人士来说根本不够用。反观中国这边,正推进东盟商务签证试点,单次入境最长能停留180天,两相对比,菲律宾的政策显得格外小家子气。 菲律宾使馆说这是“促进贸易与旅游业发展”的举措,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电子签确实比过去的纸质签方便——以前办签要排队小半个月,还得掏几百块代办费,现在3-5个工作日就能出签,加急24小时就能搞定。但便利的底色里,藏着“想赚钱又怕担风险”的纠结:既想靠中国游客回血,又怕放开太猛出现管控漏洞;既想促进商务合作,又不敢给足便利空间。 把游客和商务客集中在马尼拉、宿务两个机场入境,说白了就是想把人流控制在管控成熟的大城市,减少偏远地区的管理压力。可旅游和商务从来不是“圈地游戏”,真要想激活市场,靠的是彻底的开放姿态,不是这种“挤牙膏式”的政策。毕竟现在的游客和商务人士有的是选择,谁愿意为半吊子的便利埋单? 菲律宾的电子签像块夹生的面包,饿的时候能解燃眉之急,可细嚼起来全是硌牙的硬疙瘩。要真想接住中国市场的红利,光靠“恢复”远远不够,得拿出实打实的诚意才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