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国加强稀土管控的时候,西方似乎悄悄在蒙古身上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两件事值得关注: 一是,折腾了好几年的英国矿业巨头力拓集团,终于打算花1.385亿美元“赔钱了事”,摆平了它在蒙古奥尤陶勒盖铜矿项目上的投资诉讼。这笔钱一付,力拓就能更专心地开发这个超级铜矿了。 二是,一家加拿大公司也跳出来说,预计2026年就能拿到许可,在中蒙边境附近启动一个二氧化硅项目。 这两件事看似不直接相关,但信号很明显:西方矿业公司正扎堆涌入蒙古,疯狂投资开矿。 这背后的算盘打得响着呢:美国、加拿大,甚至最近访问蒙古的印度,都想拉着蒙古构建一条“去中国化”的關鍵矿产供应链,减少对中国稀土、铜、金等资源的依赖。 但是,西方这盘大棋,真能下得通吗?我看未必。原因有三: 第一,蒙古的“坑”太多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蒙古矿产是丰富,但很多矿区都在茫茫戈壁上,基础设施非常差,路、电、水都是问题。西方巨头想在这里开矿,得先砸下天文数字的资金和时间去搞基建。这还不算完,蒙古国内政治动荡、腐败问题根深蒂固,力拓之前就跟蒙古政府为了股权问题扯皮了好久。这些“坑”可不是光靠钱就能填平的。 第二,有矿,不等于有对的矿,更不等于有技术。 蒙古的稀土资源以“轻稀土”为主,而高端军工、高科技产品急需的“中重稀土”,大部分还是在中国手里。这就好比,你想做一道顶级大餐,光有普通食材不行,关键的秘密调料还在别人手里。 更重要的是,光挖出石头没用,得有能力把它变成能用的高级材料。 稀土的精炼和加工技术是出了名的难,而且污染大。美国自己就有稀土矿,但挖出来的大部分都得运到中国来加工。现在中国连技术也开始管制了,西方想独立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没个十年八年,恐怕连门都摸不到。 第三,物流是道硬伤,新路线远水难解近渴。 印度想通过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把蒙古的煤运到远东港口再装船回国。听着就绕远,而且俄罗斯那边的基础设施运力早就紧张得不行了。这条路线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成本高、效率低,短时间内根本成不了气候。 总而言之,我的看法是: 西方资本涌入蒙古,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在我们身边打造一条替代供应链。这张蓝图看起来很美,但蒙古复杂的内外环境、薄弱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中国在产业链后端建立起来的技术高墙,都让这个计划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这场资源争夺战,更像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而不是能速战速决的“闪电战”。中国的优势是过去几十年构建起来的全产业链生态,从采矿、冶炼到加工制造,环环相扣。这不是西方靠短期资本投入就能轻易绕过或复制的。 所以,序幕才刚刚拉开,西方想靠蒙古来颠覆现有的全球矿产格局,路还很长,而时间,目前看并不站在他们那边。
就在中国加强稀土管控的时候,西方似乎悄悄在蒙古身上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两件事值
未来媒体学习
2025-10-17 07:34:22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