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骗自己了,教育从来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 最近火的“富二代外包妈妈”,把这点扒得明明白白。 月薪3万住深圳豪宅,到底要会啥? 不是保姆,是24小时“全能陪读机”——名校毕业、英语专八不带口音,孩子说对小语种感兴趣,她得连夜恶补;孩子打人闹脾气,她用心理学知识慢慢掰;连早餐搭配、上学路线,都得按“精英培养手册”来。这哪是找“妈妈”,是找“能随时升级的辅导机器人”。 但“拼爹”真不是只拼钱。长沙那个考清华的张乐天,爸妈没砸钱,却把自己活成了“孩子的资源库”:妈妈是英语老师,从小给娃做启蒙,自己还跟着更新知识;爸爸爱数学,凌晨两点陪做奥数题,十几年陪孩子时从不碰手机。结果娃奥数拿金牌、英语溜、古筝十级,直接进了清华强基计划。 很多人骂“拼爹”不公平,其实更狠的真相是: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资源转化力”——有钱人家能请“全能陪读”,普通人家能像张乐天爸妈那样,把自己变成孩子的“辅导书”“兴趣导师”,才是真本事。 你觉得教育里最该拼的是啥?是钱?是时间?还是父母的“自我提升力”?评论区聊聊,咱们不灌鸡汤,说点真事儿。
快乐教育毁了多少孩子?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