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船舶征收特殊港口费的政策效果出来了,已经有美国船不来中国港口停靠了。当

栗頿聊 2025-10-17 17:43:55

中国对美国船舶征收特殊港口费的政策效果出来了,已经有美国船不来中国港口停靠了。当然,不是货船,而是客船,准确来讲是邮轮。   今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启动了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调查,后来干脆定了规矩,从10月14日起,对中国企业拥有、建造或运营的船舶收高额港口费,每净吨50美元,还打算一年比一年高。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想靠收费把中国船舶挤出美国航线,逼着航运公司跟中国脱钩,好让美国自己的造船业起来。   面对这种不守规矩的做法,中国也没含糊。10月10号深夜,交通运输部直接发布了《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明确说了反制措施跟美方同一天。   也就是10月14号生效,收费对象包括美国拥有、运营,甚至美资控股超25%的船舶,完全是对等回应。   中间还插了个小插曲,10月11号特朗普突然发推文说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结果华尔街期指一分钟就跳水超2%,芝加哥港口联盟急得直接报告说供应链可能两周内断裂。   眼看市场慌了,美国财长贝森特13号又出来打圆场,说加征100%关税不一定会发生。但这些口头功夫没起作用,北京时间14号零点一到,中国的收费政策准时落地,一分一秒都没耽误。   政策刚执行,美国豪华邮轮“RIVIERA”号就先扛不住了,直接取消了原定停靠上海的行程。究其原因,还是这笔费用实在不低。   按照规定,每净吨要收400元人民币,这艘邮轮一个航次算下来就得交1167万元,为了省这笔钱,只能放弃中国港口。   要知道,全球三大邮轮公司都是美国企业,这政策对他们的影响可想而知,要么缴高额费用留在中国市场,要么撤出去丢份额,怎么选都头疼。   其实中国的政策设计得挺讲究,不是一刀切。要是美国的船是在中国建造的,或者空载来中国修理,就能免缴这笔费用,明显是给美企指了条路:想省钱,就来中国造船、修船。   而且收费不是一下子涨到顶,是逐年递增的,2025年每净吨400元,2026年640元,之后还会涨,就是给美企留足调整时间。   为了不影响全球航运,还规定同一艘船一年最多缴5次费,同一航次多港挂靠也只在第一个港口缴费,避免重复收费。   中方敢这么做,底气全来自造船业的硬实力。2025年前8个月,中国造船厂拿了全球53%的新船订单,2023年一年就接了1700艘船的订单,而美国全年才5艘。   不管是成本、交付速度还是产品种类,中国造船业都遥遥领先,连美军四星上将都抱怨过中国的造舰速度是美国的三倍。   美国想靠收费逼走中国船舶,根本不现实,毕竟大多数企业都离不开中国制造。   更值得一说的是,船舶收费只是其中一环,中国还同步收紧了稀土出口,只要产品里中国稀土含量超过千分之一,就算绕到第三国加工,出口也得报批。   这一下美国军工和科技公司更慌了,洛克希德·马丁说F-35战机可能12个月后停产,特斯拉也坦言电机材料成本涨了两位数,这些产业链的缺口可不是短期内能补上的。   反观美国自己,政策刚出台就闹了笑话。一开始对汽车运输船收每净吨150美元,液化天然气船也不豁免,结果能源企业和汽车企业全炸了锅——美国80%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靠中资船舶,汽车进出口也离不开中国船舶。   迫于压力,美国10月13号赶紧改了规则,把汽车运输船费用降到46美元,还给液化天然气船开了豁免,自家政策先站不住脚了。   从14号到17号凌晨,全国港口已经对23艘美国籍或美控船舶收了约174万美元费用,政策效果实实在在。   美国想靠虚张声势和单边制裁占便宜,却忘了现在的全球产业链早就深度绑定,自己的造船业早已没了竞争力,这种做法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这事儿也让我们看清,全球化时代,单边主义走不远,产业实力才是硬道理,规则和信用比任何口号都重要。美国要是真想解决问题,光靠口头缓和没用,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

0 阅读:17

猜你喜欢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