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军事科学院副政委钟期光上将因病瘫痪,他的2个儿子参军无门。2个孩子没有办法,登门求助了粟裕伯伯,引得粟裕伯伯连连落泪,讲:“你们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我给你们做担保,送你们去参军。 1972年,开国上将钟期光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两个儿子想参军报国却屡屡碰壁。走投无路之际,兄弟俩找到了父亲的老战友粟裕大将。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听完两个孩子的诉说,竟当场落泪,以个人名誉为他们担保。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战友情谊? 说起钟期光这个名字,可能不少年轻人不太熟悉,但在开国将帅中,他可是响当当的人物。1909年出生在湖南平江的钟期光,从小就读书识字,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才17岁。大革命失败后,他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平江的农民暴动。 1928年平江起义后,钟期光在红五军担任秘书长,还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战斗。主力红军长征后,他留在湘鄂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这一坚持就是整整三年。那段日子有多艰苦?部队在深山老林里转战,经常吃不上饭,穿不暖衣,敌人的围剿一波接一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钟期光带着战士们硬是挺了过来。 抗战爆发后,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38年,新四军成立抗日先遣支队挺进江南,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从这时候起,两人开始了长期搭档,在战火中结下了过命的交情。 钟期光搞政治工作很有一套。他强调政治教育要结合实际,不能空对空。在苏南敌后那些年,他通过树立典型、开展思想教育,把部队的士气鼓得足足的。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一师师长,钟期光继续担任政治部主任,两人配合得相当默契。 有件事钟期光一辈子都记得。1945年,部队在浙江天目山地区作战,粟裕带着他去前沿观察敌情。两人正拿着望远镜看,粟裕突然扔下镜子,一把拉着钟期光就往后跑。就在他们刚跑开,敌人的炮弹就落在了原来站的位置。要不是粟裕眼尖手快,钟期光那天就没命了。 新中国成立后,钟期光参与筹建军事学院,后来又调到军事科学院任副政委。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上将军衔。钟期光的妻子凌奔也是新四军老战士,两人养育了六个子女。 在家庭教育上,钟期光夫妇要求特别严格。虽然位居高位,但家里的生活一直很简朴。孩子们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完老二穿,母亲有件毛衣穿了几十年都舍不得扔。钟期光经常教育子女,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不能依赖父母的关系。 197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脑血栓让钟期光瘫痪在床。躺在病床上的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两个儿子钟德鲁和钟德东。这兄弟俩从小立志参军,多次递交申请都没通过。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因为父亲的处境,两个孩子的参军路走得异常艰难。 兄弟俩到处找人帮忙,可很多人都避而远之。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想到了父亲的老战友粟裕。粟裕听完两个孩子的遭遇,眼圈红了。他清楚地记得当年钟期光在战场上的表现,记得这位老战友为革命事业付出的一切。 粟裕当即表态,要以个人名誉为两个孩子的参军做担保。他亲自给安徽省军区打电话,明确表示对钟期光的情况最了解,要求务必批准这两个孩子参军。粟裕的态度非常坚决,他认为这两个年轻人参军不仅是报效祖国,更是要完成父亲的心愿。 第二天,粟裕就去钟期光家报告了这个好消息。看到老战友病成这样,粟裕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知道,能帮上忙就是最大的安慰。没过多久,批准文件就下来了,钟德鲁和钟德东顺利加入了人民海军。 这两个年轻人在部队表现出色,从不提自己的家庭背景,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长。次子钟德浙后来成为总装备部研究员,被授予少将军衔。他经常说,父亲最大的遗产不是金钱财物,而是那种清正廉洁、不谋私利的品格。 1985年母亲凌奔去世时,留给子女们的只有一张存有3000元的存折。父亲钟期光在世时,从不利用职权为家人谋取好处。他常说,相比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自己只是幸运地活了下来,没什么了不起的。 1991年5月,钟期光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3岁。他的骨灰被安放在江苏溧阳西山烈士陵园,那是他当年战斗过的地方。钟德浙每次去溧阳,都要到父母墓前看看,那种清廉朴素的家风,已经深深印在了钟家后人的心里。 粟裕和钟期光的战友情谊,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骨和担当。在困难时刻伸出援手,不计个人得失,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您觉得这样的战友情谊令人感动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
原来精算师朱立伦也被燕子算计了朱立伦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也被卢秀燕算计了,
【7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