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果停止缩表,那就是准备真的宽松了。   鲍威尔10月14日的表态再结合眼下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19 10:06:28

美国如果停止缩表,那就是准备真的宽松了。   鲍威尔10月14日的表态再结合眼下的经济实情,这种政策转向已经没什么悬念了。先得弄明白缩表到底是啥,它本质就是美联储卖掉手里的国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把市场里的钱抽回来,其实是比加息更隐蔽的紧缩办法。   过去两年美联储靠这招回笼流动性,可现在鲍威尔说“未来几个月可能结束缩表”,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不再从市场抽钱了”,而这第一步松口,必然会跟着后续真金白银的宽松。   要知道早在今年4月,美联储就已经把美债减持的上限从每个月250亿美元降到50亿美元,现在说要结束缩表,其实就是把紧缩的刹车踩到底了,下一步自然就是踩油门往宽松的方向走。   鲍威尔敢说这话,核心原因就是劳动力市场扛不住了。他自己都承认就业市场“预期持续恶化”,这可不是随口说的虚话。8月份美国失业率已经升到4.3%,这是一年来的最高点,虽说9月的非农报告因为政府停摆没按时发布,但褐皮书里全是实打实的证据。   12家地区联储都反馈企业在裁员或者缩减招聘,比如南卡罗来纳州的建筑商因为需求降了要裁员,旧金山联储那边就连入门级岗位都招不到人了,却还在缩减用工,这种“低招聘、低裁员”的状态根本撑不了多久,失业率眼看就要接着涨。   美联储的两大目标里,通胀虽然还没完全到2%的目标,核心PCE还在2.9%左右晃,但鲍威尔都淡化了关税带来的通胀风险,反而反复提就业的“下行风险”,这态度已经很明确了,比起通胀,现在更怕就业崩了,必须靠宽松托一把才行。   更关键的是,停止缩表和降息其实是一套组合拳,本质就是宽松的两个方面。市场早就看透这一点了,鲍威尔讲话一结束,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直接飙到97.3%,都快接近100%了。   停止缩表算是“被动宽松”,不再抽走市场的钱,能让银行体系的准备金稳住,毕竟现在回购利率已经开始往上走了,再缩表搞不好要重演2019年的乱子,当时就是因为过度缩表导致隔夜利率飙到10%,市场差点就崩了。而降息是“主动宽松”,能直接把融资成本降下来。   这俩凑到一起,一边保证市场有足够的钱周转,一边让借钱更便宜,企业愿意投资了,就业才能稳住,这不就是典型的宽松操作。   瑞银都算清楚了,结束缩表能稳住资金市场,还能让长期国债的收益率降下来,现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经跌到4.02%,快跌破4%了,这些都是市场提前为宽松买单的信号。   还有美联储内部的风向早就变了,现在FOMC里,像Bowman、Waller这些官员都在喊“尽快降息”,就算有分歧,争论的也不是“降不降”,而是“降多少、降多快”。   这种时候提结束缩表,就是给内部的鸽派找支撑,也是给市场释放明确预期,意思就是“别猜了,宽松已经在路上了”。   鲍威尔自己都说“没有无风险的路径”,但现在他的选择很清楚,宁愿承担一点通胀反弹的风险,也不能让就业市场垮掉。毕竟10月密歇根大学的通胀预期初值是4.6%,比之前还降了点,这让美联储更有底气放手搞宽松了。   从市场反应也能看出来这就是真宽松的前奏,鲍威尔讲话当天,美股直接涨了,金价冲破4200美元/盎司,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到近六周低点,2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跟着降,就连SOFR期权市场都在赌年底前能降息75个基点。   这些投资者可不是傻子,他们最清楚停止缩表的分量,这可不是什么技术性调整那么简单,而是美联储从“激进紧缩”掉头往“审慎宽松”走的标志。   2019年那次停止缩表后没多久就开始降息,现在的情况比当时还急,劳动力市场更弱,流动性压力也开始冒头,这次自然只会更快进入真宽松阶段。   所以说到底,鲍威尔暗示停止缩表就是给宽松开绿灯。当美联储不再抽走市场的钱,又准备直接降利率,还把就业恶化当成首要风险,这一套操作下来,不是真宽松还能是啥?接下来几个月,只要就业数据没好转,降息肯定会落地,而停止缩表就是这场宽松大戏的开场哨,已经吹得明明白白了。    

0 阅读:27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