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当选台湾省国民党主席之后刚在社交平台脸书上发文,她写道:“我们终于做到了! 10月18日,郑丽文在脸书上写下“我们终于做到了”这七个字时,国民党主席的桂冠已然到手。 郑丽文的致谢文里把五位对手挨个感谢了一遍,尤其提到郝龙斌呼吁团结,可选举数据早把“貌合神离”写得明明白白。 三个有投票权的党员里,还不到一个愿意站出来投票,这样的参与度本身就透着党员对政党的失望。郑丽文能赢,关键是踩准了“反权贵”的节奏。 朱立伦四年干下来,国民党党员少了十五万,基层组织在绿营地盘缩水三分之一,连2024年大选都输得一塌糊涂,基层早就憋着一股换人的劲儿。 郑丽文恰恰抓住了这点,喊着“砍掉派系利益”的口号,一下戳中了老兵和年轻人的痛点。 她的支持基础说穿了是个“三角架”。 第一股是40岁以下的年轻党员,这些人对党内大佬搞利益交换的套路厌烦透顶,郑丽文擅长玩网络、懂媒体,贴文转发量远超其他候选人,天然跟年轻人有共鸣,她承诺让年轻干部在中常委里占四分之一,更是直接的拉拢。 第二股是军系力量,也就是以前的“黄复兴党部”那批人,朱立伦把这个组织撤了,十七万退役老兵没了主心骨,郑丽文从小在眷村长大,父亲还是军政战少校,一句话“当选就恢复军系话语权”,就让前主委季麟连亲自站台,喊她“复兴女侠”。 第三股是对郝龙斌失望的中间派,一部分原本支持罗智强的人,为了不让保守派上台,干脆把票投给了郑丽文,这才让她的得票刚过半数。 可这“三角架”看着稳,实则各有各的算盘。 军系盼着她硬扛“两岸同属一中”,甚至提“统一是必答题”;年轻人想要的是党内改革,对复杂的两岸议题没那么关心;地方派系更务实,就想在“立委”提名和资源分配上多捞好处。 郑丽文当选当天,台南市议员就放话“敢偏大陆就退党”,而军系老兵已经在催着兑现恢复组织的承诺,两边的诉求根本拧不到一起。 这种靠“反现状”凑起来的联盟,等新鲜感一过,很可能先从内部散架。 有人把郑丽文和洪秀柱相提并论,说这是国民党女性领袖的传承,可细究起来,两人根本不是一路人。 洪秀柱当年喊“统一不能拖”,哪怕被党内排挤、遭遇“换柱”风波也不松口,卸任了还在骂党内“模糊立场”,那是真的信这套理念。 郑丽文不一样,她早年骂过国民党,还喊过“台湾建国”,后来才投靠蓝营,这次选举一会儿说“坚持九二共识”,一会儿又提议要见日本右翼政客高市早苗,被张亚中当场批评“回避核心问题”。 她的立场更像精准的选票计算:对老兵说“统一是方向”,对中间选民说“维持现状”,怎么安全怎么来。洪秀柱是用信念扛旗,郑丽文是用策略赢选举,这两种“铁娘子”,根本不是一回事。 不过,即便挑战重重,外界还是藏着一丝具体的期待。大家盼着她能把“新人新政”的承诺落地,毕竟国民党的青年党员占比已经跌到12%,再不吸引年轻人,迟早变成“银发政党”。 她之前说当选三个月内就推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给35岁以下参政者发培训基金,要是真能做到,说不定能让更多年轻人愿意走进国民党。 还有两岸交流这块,她提过要恢复农渔产品贸易、搞青年创业合作,要是能把这些民生实事办成,让台南渔民的石斑鱼卖上好价钱,让台北年轻人在两岸创业拿到支持,比喊一百句“和平口号”都管用。 更重要的是党内提名,要是真能把“论资排辈”改成“看能力看民意”,让基层党员真能说了算,或许能慢慢攒起大家对国民党的信任。 郑丽文自己也清楚麻烦在后头,她在致谢文里特意提朱立伦说“真正辛苦的在后面”,这话半点不假。先不说党内,外部压力就够她喝一壶。 大陆国台办早就放话,愿意跟坚持“九二共识”的人合作,这话既是支持也是提醒,就看她能不能顶住压力不跑偏。 民进党那边更狠,已经开始炒作她“被大陆影响”,打算把她的“深蓝”标签打成“危害安全”。 更尴尬的是她自己挖的坑,之前提要见高市早苗,现在当选了,见还是不见,都是难题。 网友的讨论也戳中了要害,有人说“选的时候喊改革,选完还不是看大佬脸色”,还有人直接点破“军系的票不是白拿的,以后政策肯定偏老兵”。 这些质疑不是没道理,国民党这些年的毛病就是“口号喊得响,落地全靠躺”。 郑丽文要是真敢动派系利益,比如把提名流程公开竞争,肯定会被大佬们联手抵制;可要是妥协,年轻党员和基层又会觉得被骗了,毕竟他们投的是“改革派”,不是“新大佬”。 郑丽文的“终于做到了”,更像一场临时胜利的欢呼。 她赢了选举,却没赢下党内的共识;拿到了主席印,却接了个派系交错的烂摊子。 军系的期待、年轻人的诉求、大陆的底线、民进党的攻击,这些力量缠在一起,比选战难对付多了。
记者给郑丽文来了一个“下马威”!对郝龙斌担任党职问题,郑丽文一句话高情商化解!
【7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