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印度裔专家马凯硕直言:“亚洲国家在西方围堵中国时的沉默,这不是中立,这是在

玉尘飞啊 2025-10-19 17:45:41

新加坡印度裔专家马凯硕直言:“亚洲国家在西方围堵中国时的沉默,这不是中立,这是在给自己挖坑,因为中国给亚洲挡住西方的子弹,如果中国顶不住,亚洲国家也会成为西方的盘中餐,有些亚洲国家不仅不帮中国,还站队到西方,这种行为非蠢即坏!” 这番话戳破了很多“明哲保身”的假象,现在西方对中国的打压早就不是小打小闹,2018年美国挑起贸易战加征关税还只是开始。 到了2024年,美国直接更新半导体管制政策,一下子把140家中国实体列入清单,北方华创、华大九天这些科技企业全被盯上了。 美国还专门针对高带宽内存搞新管制,连封装芯片的刻蚀设备都不让出口,摆明了要把中国锁在产业链中低端。 但面对这些打压,多数亚洲国家却选择了沉默。国际上出现对中国的恶意抹黑时,很少有亚洲国家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在多边会议上涉及涉华议题,要么弃权要么低调,谁都不愿明确表态支持中国。马凯硕说这是忘了历史教训,这话真没说错。 近代的亚洲几乎被西方列强瓜分殆尽,中国经历鸦片战争后签下一堆不平等条约,印度被英国殖民近两百年,经济落后了几十年。 二战后大家好不容易独立发展起来,现在亚洲能有复兴的曙光,靠的从来不是单打独斗。1997年金融危机时,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才帮泰国、韩国等国挡住了危机蔓延。 现在西方打压中国,本质就是怕亚洲崛起。中国吸纳了东盟60%以上的出口增量,韩国半导体、日本精密制造都离不开中国市场。 要是中国被踢出供应链,越南的纺织厂、泰国的汽车配件厂马上就得受影响。可不少亚洲国家还没看清这一点。 有的国家确实有难处,比如一些东南亚国家贸易靠美国市场,安全靠美国保护,不敢轻易得罪西方,怕被制裁或威胁。 还有些国家抱着“搭便车”的想法,既想赚中国发展的钱,又不想得罪西方,觉得在夹缝里能捞好处。 加上亚洲各国体制、文化差异大,没个靠谱的沟通机制,自然没法形成统一立场。但这种沉默根本不是长久之计,反而像在喝毒药解渴。 当年“亚洲四小龙”靠美国市场起飞,结果广场协议后被收割,日本丢了二十年发展机遇。现在跟着西方制裁中国的日本,本土汽车产业正被中国新能源车挤压,这就是教训。 西方的“保护”从来不是免费的,韩国每年给驻韩美军的费用都在涨,最后只会慢慢丧失自己的话语权。 其实已经有亚洲国家开始醒过来了。越南被美国加征关税后,就和中国搞了“携手同行-2025”陆军联合训练,还请了解放军参加国庆阅兵。 印尼也在加速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谈判,明确拒绝美国插手,不想当别人的棋子。这些行动都说明,亚洲国家不是不能团结。 中国这边也没闲着,面对打压没有硬碰硬,而是靠外交谈判维权,同时抓紧搞自主创新,把产业链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中老铁路、雅万高铁这些项目,正在实实在在改变亚洲的经济格局,“一带一路”带来的几千亿投资,全是亚洲的发展机会。 联合国数据显示,亚洲占全球近半数席位,却在涉华议题上常集体失语,这等于把规则制定权拱手让人。 马凯硕的警告其实是在提醒所有人:亚洲的命运早就绑在一起了。现在的沉默,将来可能要用几十年发展成果来买单。 西方在南海搞“自由航行”,派航母来亚太部署,都是在试探亚洲的底线。要是没人站出来,下一步可能就要搞“亚洲版北约”,把这里拖进新冷战。 到那时,要么当西方的棋子,要么卷入冲突,之前攒下的家当可能全没了。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威胁,反而是亚洲能顶住西方压力的底气。 现在就看更多亚洲国家能不能放下短视,从整体利益出发。毕竟团结起来才不会被逐个收割,这是历史早就证明的道理。 你觉得接下来还会有更多亚洲国家站出来吗?亚洲国家该怎么摆脱西方的牵制?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息来源: 央视网《中越“携手同行-2025”陆军联合训练见闻》 腾讯网《中信证券:美国对华半导体制裁更新,倒逼全产业链国产化加速》

0 阅读:96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