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法国巴黎的卢浮宫突然闭馆了,原因让人心头一紧——数名蒙面人闯进博物馆,打碎玻璃抢走了多件藏品,其中还包括9件拿破仑时期的珍贵珠宝。整个作案过程只用了7分钟,等保安反应过来时,盗贼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事儿一传开,网友都炸锅了:“连卢浮宫都能被抢?这安保是纸糊的吗?” 要说这次被盗的细节,简直像电影情节。盗贼从塞纳河边的施工区翻进来,用升降电梯直接摸到阿波罗画廊,玻璃展柜“哐当”一砸,珠宝往兜里一塞,全程没超过一盏茶的功夫。法国内政部长都急了,说这事儿暴露出法国博物馆的“安全漏洞”,现在警方正满世界追人,连是不是外国人作案都在查。 其实卢浮宫被偷早有“前科”。1911年《蒙娜丽莎》被盗那会儿,整个法国都慌了——那会儿这幅画还没现在这么火,结果小偷一偷,全欧洲报纸连着三天头版都是它,连不会画画的老太太都知道“蒙娜丽莎的微笑”值老鼻子钱了。后来画找回来,身价直接翻了几百倍,现在成了卢浮宫的“镇馆顶流”。还有1998年,盗贼用切割器把19世纪画家柯洛的《塞夫勒的道路》从展柜里挖出来,塞衣服里就溜了,馆方把三万参观者挨个搜身都没找到。 但这次和以前不一样。现在的卢浮宫每天八千人打卡,周末能挤进三万,安保人员虽然分了三班倒,可架不住人太多啊。更扎心的是,这次被盗的珠宝藏在拿破仑时期的展区,按说该是重点保护对象,结果盗贼连电梯都摸得门儿清,这安保漏洞得有多大? 有人说,博物馆就该把宝贝锁保险柜里,别老摆出来“招贼”。可话又说回来,文物要是不让人看,那还算什么“人类共同财富”?就像《蒙娜丽莎》,当年要不是被偷,现在可能还在展柜里吃灰呢。但安保也不能总靠“运气”吧?法国文化部1998年就批了加强安保的计划,结果呢?盗贼该闯还是闯,玻璃该砸还是砸。 其实这事儿最让人心塞的,是文物背后的文化意义。拿破仑时期的珠宝,每一件都刻着法国的历史;柯洛的风景画,画的是19世纪的法国乡村。这些东西丢了,丢的不是钱,是咱们和过去的连接。就像家里老照片被偷了,你能说“再拍一张就行”吗? 最后想问问大伙:你觉得博物馆该怎么平衡“让人看”和“防人偷”?是该把文物锁进保险柜,还是该加强安保同时让更多人接触文化?来评论区聊聊,说不定你的主意,能让文物更安全呢! (事件来源:CCTV国际时讯)
1796年,27岁的拿破仑娶了33岁带着俩娃的寡妇约瑟芬。婚后的约瑟芬有
【42评论】【10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