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带娃回老家,邻居摸着我儿子的头说:“小家伙长这么高了,就是有点瘦。” 我笑着应和:“是啊,这孩子吃饭一直不怎么香,在城里想尽了办法,也没见他长点肉。” 邻居是位六十多岁的老奶奶,一辈子在农村生活,看着我长大的,她拉着我儿子的手,仔细打量了一番:“孩子精神头倒是足,就是脸上没肉。这样,我下午去菜园摘点新鲜蔬菜,再杀只自己养的鸡,给孩子炖锅汤补补,农村的土食材养人。” 我连忙推辞,可老奶奶不由分说地摆了摆手:“客气啥,都是自家人。你们城里的孩子,就是吃多了精细粮,肠胃都娇惯了,尝尝农村的粗茶淡饭,说不定胃口就开了。” 盛情难却,我只好答应下来。 下午,老奶奶果然端来了一大碗鸡汤,还带着一筐刚摘的黄瓜、番茄和茄子。鸡汤炖得浓郁鲜香,飘着一层淡淡的油花,里面还放了几颗红枣和枸杞。儿子平时在城里不怎么爱喝汤,可这次闻到香味,竟然主动凑了过来。老奶奶给儿子盛了一碗,笑着说:“尝尝奶奶炖的汤,喝了长力气。” 儿子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眼睛亮了起来,接着又喝了好几口,还吃了两块鸡肉。老奶奶看了,笑得合不拢嘴:“这就对了,多吃点,才能长壮实。” 接下来的几天,老奶奶经常给我们送各种新鲜的食材,有刚挖的土豆、嫩玉米,还有河里捕的小鱼小虾。 我学着老奶奶的做法,给儿子做了清炒时蔬、红烧小鱼、玉米粥,没想到儿子的胃口真的好了很多,每餐都能吃小半碗饭。更让我惊喜的是,他还主动跟着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去菜园摘菜、去河边摸虾,每天跑得满头大汗,晚上睡得也格外香。 有一天,儿子跟着小伙伴在院子里玩捉迷藏,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擦破了皮。我正想给他擦碘伏,老奶奶闻讯赶来,手里拿着一把新鲜的马齿苋:“用这个敷一敷,好得快。” 她把马齿苋捣烂,敷在儿子的伤口上,又用干净的布包好。没想到第二天,伤口就结痂了,儿子也没再喊疼。 老奶奶告诉我,农村的很多野菜都是好东西,不仅能吃,还能入药。她还带着我们去菜园认识各种蔬菜,教我们哪些叶子可以凉拌,哪些果实要煮熟了吃。儿子对这些充满了好奇,每天都缠着老奶奶,问这问那,还主动帮忙浇水、拔草。 在老家待了半个多月,儿子不仅饭量大增,皮肤也晒得黝黑健康,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娇弱的小少爷了。临走那天,老奶奶给我们装了满满一后备箱的土特产,有晒干的花生、玉米,还有她自己做的豆瓣酱和咸菜。“回去给孩子慢慢吃,要是还想吃,下次再回来,奶奶给你们做。” 老奶奶拉着儿子的手,依依不舍地说。 儿子抱着老奶奶的腿,小声说:“奶奶,我下次还来,还要吃你炖的鸡汤,还要跟你一起去摘菜。” 看着儿子真诚的眼神,我心里暖暖的。这次回老家,不仅让儿子的胃口变好了,更让他体验到了农村生活的乐趣,学会了珍惜粮食,懂得了劳动的意义。 回到城里后,儿子依然保持着在老家的好习惯,不挑食了,还会主动帮我做家务。有一次,我买了些大棚种植的蔬菜,儿子尝了一口,皱着眉头说:“没有奶奶家的蔬菜好吃,有股淡淡的甜味。” 我笑着说:“那是因为奶奶家的蔬菜是自然生长的,吸收了阳光和雨露,所以味道更纯正。” 为了让儿子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我在阳台种了几盆小番茄和生菜。儿子每天都会主动浇水、观察蔬菜的生长情况,还会认真地做记录。当第一颗小番茄成熟时,他兴奋地摘下来,洗干净后分给全家人吃,脸上满是成就感。 我还把在老家学到的烹饪方法运用到日常饮食中,尽量给儿子做清淡、营养的饭菜。周末的时候,我会带着儿子去郊区的农场采摘,让他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儿子的身体越来越壮实,再也没有人说他瘦了,幼儿园的老师也说他比以前活泼开朗了很多。 有一天,儿子画了一幅画,画的是老家的院子,里面有老奶奶、菜园、小河,还有正在玩耍的小伙伴。他指着画告诉我们:“这是我最开心的地方,我喜欢奶奶,喜欢农村的生活。” 看着儿子纯真的笑容,我深刻地意识到,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让他亲近自然、体验生活,在实践中成长。 现在,我们每年都会抽时间回老家看看。每次回去,儿子都会第一时间跑到老奶奶家,给她带去城里的点心,然后跟着她去菜园、去河边,重温农村生活的乐趣。老奶奶的身体依然硬朗,每次都会给我们准备很多好吃的,还会跟我们分享村里的新鲜事。 儿子的变化,让我更加坚信,农村的生活虽然简单朴素,却蕴含着最真实的快乐和最宝贵的财富。那些新鲜的食材、淳朴的人情、自然的风光,不仅能滋养孩子的身体,更能净化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心。 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这样的成长体验,远离城市的喧嚣,走进自然,感受生活的本真。或许,这就是回老家的意义所在,不仅能让我们重温亲情,更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成长。而那些在农村度过的时光,将会成为儿子童年最珍贵的回忆,陪伴他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我老板的母亲活得像皇太后,老板在山清水秀的乡下盖了一栋别墅,给他妈妈养老,她妈妈
【1评论】【2点赞】